從空調企業格力、格力功家電企業格力,多元再到如今的化為何工業集團企業格力,在董明珠的引爆推動下,格力正在邁開一場“史無前例”的只因多元化擴張。但相對于同行海爾、空調美的太成、海信,格力功甚至是多元長虹、TCL,化為何格力的引爆多元化擴張之路“走的快、走的只因急,卻走的空調并不成功”,這多少讓董明珠有點顏面無光。太成
空調一哥格力,格力功選擇再次轉型。日前,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出席第三屆中國制造高峰論壇上時首次對外披露,格力已經是一家全球化、多元型、工業集團企業。目前,格力已經從空調、冰箱、洗衣機、煙灶消、電飯煲等家電領域,相繼進入已進入人工智能家居、新能源技術、智能裝備等多個領域,未來多元化戰略仍將快速展開。
雖然早在董明珠擔任格力電器總裁之際,其一直堅稱格力是專業化企業,絕對不會進行多元化擴張。但是,其朱江洪執掌格力多年退休,由董明珠出任掌門人之后,格力卻撒開了腿展開一輪“多元化擴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董明珠親切為晶弘冰箱和大松電飯煲代言和站臺。
最近幾年來,則是大家最為熟知的格力多元化之路。先是進軍手機行業,后又進入機器人等自動化領域,甚至一度還要跨界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因為中小股東的反對而“流產”,最終只能由董明珠個人投資銀隆新能源汽車。
可以說相對于海爾、美的、海信等企業,其多元化之路已經有10多年,甚至20年的時間發展和完善,格力的多元化之后則是在董明珠執掌后的短短幾年來,迅速鋪開。走的急,自然帶來的結果就是短短難見成效。
雖然當前格力已經變身一家工業集團,其業務也從最初的空調、家電,進入工業自動化、新能源技術等領域,但是其營收規模和利潤支撐仍然是空調一枝獨秀。這并不能因此質疑格力多元化轉型之路的正確性,只是對于董明珠來說,接下來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從空調業務的成功中走出來,尋找在其它領域和業務上的新突破。
可以看到,當前格力在多元化業務的速度快,但收效慢,關鍵就是在空調業務上太成功,從而讓其它業務顯得暗淡無關。這是一;另外,格力當前的工業集團基礎是建立在空調業務上,其它業務過多依賴空調業務的資源在整合和利用;再者,格力已經與空調劃上等號,再去其它領域就很難贏得消費者的品牌信賴和專業化認知。
如果格力在未來3年內,仍然不能走出空調業務的成功與光榮,其全球化、多元化的工業集團轉型,就是一句口號。相反,如何能跳出空調業務的成功,打造更多的成功模式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