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周二),庚咱們踏入“揮扇只有汗如漿”的連續一年最熱時段——三伏天。
翻日歷,年伏今年的天慢三伏天又是40天;再回首,2015年至2023年,跑天連續9年三伏天均長達40天;往前瞻,從中2024年三伏仍是作梗40天。
如此,庚連續十年,連續三伏天都是年伏慢跑40天,為何不能在30天快點跑完?原來是天慢,“庚”,跑天從中作梗。從中
三伏變“四伏”連跑10年
今日早間,作梗武漢淡藍天幕開啟晴熱一天
什么是庚三伏天?
三伏天,一般在小暑與處暑節氣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濕度高的悶熱時段。
高溫高濕,溽暑難耐。宋朝詩人戴復古作詩一首《大熱五首(其一)》: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萬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熱?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結。田水沸如湯,背汗濕如潑。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為何“熱在三伏”?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積累下來,如此,一天更比一天熱,地面積累熱量達到峰值,氣溫也自然隨之站上巔峰。
此時節,正是“制熱高手”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加強控制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盛行下沉氣流,天空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也就更熱。
季風氣候是我國氣候的主要特點。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所以此時節盛行偏南風,偏南風將海上的暖濕氣流卷進內陸,由此三伏天濕度大。
“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內陸地區距海洋遠,其氣候特點是“高溫、干燥”,通俗地講,南方濕熱,北方干熱。
湖北是季風氣候,冬季主打偏北風,而夏季流行偏南風。
查詢2000年以來的三伏天發現:本世紀以來,僅在2004、2006、2008、2010、2012和2014這6個年份的“三伏天”是名副其實的30天。
所以,有人調侃:三伏天變四伏天,也不足為怪了。
今年的三伏天為:初伏7月11日-20日,中伏7月21日-8月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展望一下,2024年三伏天也是40天:7月15日——8月23日。
三伏天長短關鍵在“庚”
2023年6月21日,夏至,庚戌日
2023年7月11日,庚午日,入伏
六十甲子,周而復始。夏至后第一個庚日出現的早晚,影響中伏的長短
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三者初始日期均由二十四節氣與天干地支紀日的日期相配位來決定的。
明代陳三謨《歲序總考全集·一年二十四節氣詳解》“小暑六月節”條的說法是:“夏有三伏,五月夏至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后初庚為末伏。”即:從夏至起,根據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1個庚日為末伏。由此,初伏和末伏的時長10天是固定的。古人記錄時間的法則就是干支紀日、紀月和紀年。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單位,稱為六十甲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六十甲子,周而復始。
每輪到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夏至之后第三個庚日開始數伏,如果夏至日恰好為庚日,入伏就早,如果夏至日恰好為辛日,與庚日完美錯過,那入伏就晚。
夏至后第一個庚日出現的早晚,決定中伏的長短。這是因為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是10天或20天。
比如,今年6月21日,夏至,正好是庚戌日,所以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就在夏至后的第21天——7月11日(庚午日)入伏,今年入伏就早,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7月21日(庚辰日)入中伏,夏至后的第五個庚日為7月31日(庚寅日,)8月8日(立秋),所以今年在夏至與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中伏就有20天。而在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8月10日(庚子日)才入末伏。
三伏有長短,入伏有早晚,但入伏時間一般在7月中旬。如,2015年-2023年這9年的入伏時間分別為:7月13日、7月17日、7月12日、7月17日、7月12日、7月16日、7月11日、7月16日、7月11日。
長版三伏天會更熱嗎?
40天的三伏,會更熱嗎?也不完全盡然。
比如,2021年三伏天,也是40天,但比較虛,不像往年那種持續的酷暑難耐。這一年三伏天的總體評語是:中伏最長也最熱,頭伏和中伏熱度不相上下,中伏期間武漢有一段持續性高溫天氣,末伏則較為涼爽;超過35℃的高溫天數僅13天,其中8月1日最高溫達38.3℃,是三伏天里氣溫最高的一天。
再如,2020年三伏天為7月16日-8月24日共40天,湖北走過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涼快的7月,全省國家站平均氣溫平均值僅25.6℃,武漢、宜昌等多地今年7月平均氣溫也為歷史同期最低。
三伏天,加強防暑降溫,小心熱射病突襲,應避免高溫時段(10-14時)外出,避免直曬,如必須外出需注意防曬,戴遮陽帽、打遮陽傘。
說到防暑降溫,空調、冷飲、西瓜等必不可少。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空調溫度不要設置太低,最好別低于26℃,既節能也沒貪涼;冷飲少食為佳,喝溫水為宜;吃西瓜,也要適量,不能貪多,否則容易導致腹瀉。
同時注意飲食清淡,作息規律,保持好心情,別被暑熱擾亂了心緒。
11日入伏即開啟日烤夜燜
10日15時25分,武漢35.9℃
下午4時,湖北多地氣溫超35℃
10日早間,武漢26℃,涼風悠悠
今天(10日)武漢以晴熱的姿勢,熱情迎接三伏天。
一大早,7時13分武漢市氣象臺就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三天,武漢大部日最高氣溫將升至35℃以上,局部可達37℃以上,請注意防范。
午后3時25分,位于東西湖的武漢國家級氣象站氣溫就達到35.9℃,中心城區則在37℃-38℃,暑氣襲人。
白天接受“烤”驗也就算了,夜間也是熱烘烘的。今年武漢入伏開篇即為晝夜熱,即楊萬里筆下的“夜熱依然午熱同。”
氣象預報顯示,本周一至周三,武漢皆為多云到晴天,連續三天偏南陣風5-7級,中心城區最高氣溫均為38℃,這三天低溫也很高,在31℃-32℃。像今日(10日)早間,武漢26℃,涼風悠悠,明早(11日)就變為悶熱了。
荊楚大地,今日下午4時,過半縣市氣溫超過35℃,長陽以37.8℃居首。
入伏首日,湖北除鄂西多云有陣雨或雷陣雨外,其他地區多云到晴天,周三鄂西南仍有陣雨,鄂西北小到中雷陣雨、局部大雨,其他地區多云到晴天,這兩天偏南陣風均達6-8級,最高氣溫均為34℃-38℃,低溫方面,鄂西均為24℃-27℃,湖北中東部低溫較高,均為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