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15年數據,乳腺乳腺癌居全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癌危相關專家表示,科普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篩查增速高于歐美,正確診治這與現有的關鍵經濟發展。
摘要: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2015年數據,乳腺乳腺癌居全部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第一位。癌危相關專家表示,科普我國乳腺癌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篩查增速高于歐美,正確診治這與現有的關鍵經濟發展、生活方式改變有關;加強乳腺癌科普、乳腺篩查是癌危重點,并提出晚期轉移性乳腺癌生存的科普改善,主要來自內分泌藥物而非化療。
國內緩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邵志敏介紹,目前我國每年新發病的乳腺癌患者多數是45至55歲的女性。和歐美等國家乳腺癌發病集中在絕經后的老年婦女不同,我國婦女乳腺癌發病年齡提前,危害性更大。
專家表示,在臨床上,初次就診時即出現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患者,往往是鄉鎮和農村的老年女性。對于非高危人群,一般推薦B超、鉬靶和臨床體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篩查;篩查年齡建議從40歲開始,每2年一次。
雖然乳腺癌的治療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隨著發病的增長,死亡率也同步上升。目前我國對乳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投入正逐步加大,科普教育提高了相當比例婦女的防癌意識,但有些正確的診治信息仍需要不斷明確和提升。
制訂符合患者個人特點的治療和康復方案,可以更科學地控制病情發展,降低死亡風險。乳腺癌的治療在國際范圍內正向手術、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藥物治療等多途徑方向發展。晚期乳腺癌的治療,尤其是雌激素受體陽性的患者,特別適合內分泌治療。
除了少數早期乳腺癌患者通過治療性手術治愈,超過70%以上的患者需要接受化療以達到降低復發風險等目的。內科腫瘤化療對病人傷害非常大,晚期轉移性乳腺癌生存改善主要來自內分泌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