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小花魯甸縣短暫飄雪后天空放晴。魯甸盡管青花椒早已采摘完畢,災區造富但在龍頭山鎮等青花椒主產區,群眾仍能嗅出彌漫在空氣中的億元那一股股花椒清香。對于當地椒農來說,小花那是魯甸一種最熟悉、最幸福、災區造富最甜蜜的群眾味道。
花椒原本又香又麻,億元何談甜蜜味道?記者一路走訪后發現,小花從2014年“8.03”地震災害到當下的魯甸脫貧攻堅戰,小小花椒樹的災區造富價值從“救命樹”轉變“致富樹”,成為椒農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群眾新希望、新夢想,億元成為當地拔窮根摘窮帽的大產業、大引擎!
“2017年1月19日,習總書記視察魯甸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工作,對當地花椒產業發展提出了‘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的殷殷囑托。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已經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在16日上午的媒體新春走基層座談會上,魯甸縣委書記夏維勇欣喜地說,地震3年以來,魯甸始終堅持把產業恢復重建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結合起來,全力打造昭龍綠色產業示范帶,著力發展花椒、核桃、蘋果、櫻桃等特色優勢產業,增強了災區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增收的產業支撐。
據統計,2017年,魯甸災區花椒價格與2014年同比提高約10元/公斤,全縣花椒產量0.81萬噸、總產值7.3億元。其中,震中龍頭山鎮全力打造“花椒小鎮”,花椒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大戶達1000余戶,“小小花椒樹”真正成為了災區群眾的“致富大產業”,助推龍頭山鎮在2017年如期脫貧摘帽。
科技手段助力青花椒提質增效,電商平臺助推青花椒走出國門,產品深加工“助長”青花椒附加值……接下來,魯甸20余萬畝青花椒正在邁入產業化發展的新征程,借助花椒醬、花椒精油、花椒洗發水、椒林雞等農特產品的開發而進入發展新業態。(春城晚報記者 申時勛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