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記者獲悉,油氣由東方物探牽頭承擔的勘探國家級重點研發計劃《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課題三“大噸位低頻可控震源廣角地震采集技術”、中國石油《深層與非常規物探新方法新技術》項目課題四“深層地震資料采集與處理關鍵技術”獲階段性成果。向萬
進入“十三五”以來,米地東方物探按照集團公司總體部署,層挺充分發揮綜合一體化技術優勢,油氣積極參與國家實施的勘探“深地”科技戰略。“大噸位低頻可控震源廣角地震采集技術”“深層地震資料采集與處理關鍵技術”是向萬國家和中國石油重大科技專項,由東方物探牽頭,米地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層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7家單位共同承擔。油氣
“大噸位低頻可控震源廣角地震采集技術”的勘探研究目標是:圍繞“萬米厚地層對地震子波吸收、衰減嚴重,向萬地震記錄超深層能量弱、米地信噪比低、層挺分辨率低”的問題,通過低頻激發、寬頻接收等技術,提供高保真、高信噪比、低頻寬帶地震原始資料,攻關形成“超深層低頻與寬頻大噸位可控震源激發、寬線超長排列廣角高保真地震采集配套技術”。
據國家科技權威《深層油氣地質學科發展報告》稱,我國將東部地區埋深大于4500米或前新生界地層,以及西部地區埋深大于6000米或古生界以下地層均定義為超深層。隨著油氣勘探技術的發展,超深含鹽前陸沖斷帶油氣地質理論、超深縫洞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理論等,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深層油氣的勘探開發。
專家認為,隨著國家“深地”項目的實施,油氣勘探向地球萬米深處挺進是未來地球物理勘探的方向。萬米埋深的中新元古界油氣資源,將成為我國油氣資源戰略接替領域,目前的方法難以滿足復雜構造目標精細勘探需求。研究超深層勘探技術,對于突破復雜地區勘探技術瓶頸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東方物探牽頭的國家級、集團公司級“深地”項目,通過兩年多課題綜合性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結合課題研究需要,研究技術團隊先后在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華北盆地,依托東方物探塔里木物探處、長慶物探處、華北物探處生產項目,開展“深地”現場試驗,共完成二維勘探220.4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