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雙排手聲音清脆甜美。她曾漂洋過海到新加坡,座小專汽用她的貨車海歸歌聲,在短短四五年時間里,女歌賺下人生第一桶金——2000多萬元人民幣。恩施正當她準備再度遠涉重洋,養牛繼續自己的家園歌唱事業時,母親從山東進回50頭牛,雙排手幫她下定決心,座小專汽回到家鄉恩施鶴峰當起了牛倌。貨車海歸從2013年當牛倌至今,女歌她已出售200多頭肉牛,恩施另有100多頭母牛在繁殖,養牛還有200多頭牛在別的家園基地沒拉回來。而且,雙排手從創業之初起,她就帶著鄉親一起致富,成立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員已有78戶。
她叫許群群,土家族,今年31歲。3月17日晚9時17分,央視致富經報道了許群群的致富故事。昨日,許群群告訴楚天金報記者,自回鄉養牛創業以來,她一共投入了1000多萬元,現在正在擴充規模,她要在大山深處,帶著鄉親們一起致富,將養牛事業進行到底。
輟學赴新加坡唱歌
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因為沒錢,我上了一年大學就離開了學校。”昨日,許群群告訴記者。1984年,她出生在鶴峰縣縣城。她是家中老大,下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在她10歲時,父母離婚,姐弟三人跟著媽媽。后來,媽媽外出掙錢,姐弟三人又由爸爸帶著。
許群群從小歌就唱得好。在鶴峰一中讀高三時,有些擔心考不上大學的她,在老師的建議下,發揮自己的特長,開始學聲樂。2005年,許群群如愿考進武漢音樂學院,然而上了一年大學后,“因為沒錢,還有弟弟妹妹要上學”,已經是簽約藝人的她,選擇了退學。“在新加坡,一般是白天排演,晚上跑場唱歌。”許群群告訴記者,通過朋友介紹,她得以前往新加坡發展,每天跑場時,要唱四五首歌,高峰時,要唱十來首,她唱的主要是中國民歌,比如《長城長》、《我的祖國》等,有時一首歌可掙到上千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4.5元人民幣)。不過,最賺錢的,要數開個場,有時開個個場,稅后可掙上百萬元人民幣。
“從2007年去新加坡,到2012年底回國,幾年時間一共掙了2000多萬元(人民幣)。”許群群說,在新加坡的這幾年,為她的人生賺得了第一桶金。在此期間,她還用掙來的錢在河北開了一家貿易公司,在浙江開了餐飲連鎖店。
母親進回50頭牛后
一個電話將她留下
人生的轉折發生在2013年春節。許群群說,2012年底她回老家過年時,曾經跟媽媽商量過,打算回家鄉養牛,并為此考察過。在此之前,也曾零星跟媽媽提起過要養牛,但都只停留在設想,沒有下定決心,畢竟,在新加坡發展,收入很可觀。“是媽媽幫我下了最后的決心。”許群群向楚天金報記者介紹,2013年3月底4月初,她在廣州買了些演出服,再一次準備乘飛機遠赴新加坡時,在機場她突然接到了母親趙錦燕打來的電話。母親在電話中告訴女兒,她已從山東買回了50頭牛到鶴峰。“媽媽用這種方式把我留下了。”許群群說,兒行千里母擔憂,在新加坡發展的這些年,母親一直牽掛著她,一直放心不下她,在2013年這個春節,母親用女兒唱歌賺的錢,幫女兒下定決心回家養牛。
掛斷母親打來的電話,許群群乘飛機回了恩施。
當許群群回到鶴峰縣燕子鎮時,母親已帶著50頭牛,住進了當地一個偏遠的山洞。“她去山東買牛我不知道,她把牛帶到山洞跟我商量過。”許群群回憶說,山洞位于朝陽村一個叫雞谷嶺的小地方,很偏,從家里開車過去得一個半小時,之所以選擇這個山洞,主要是因為那里沒什么住戶,養牛不會對當地居民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