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蘭大例聯我院心臟外1科為一位心臟二尖瓣和主動脈瓣、院完雙瓣膜置換術后6年的成國二尖瓣瓣周漏患者,在食道超聲(TEE)引導下,內首采用Fustar可調彎鞘輔助,合T和成功完成二尖瓣機械瓣瓣周漏微創外科介入封堵治療,調彎堵瓣此例手術也屬國內首例。鞘封
患者武先生,周漏55歲,手術6年前因風濕性心臟病、蘭大例聯聯合瓣膜病在外院行主動脈瓣和二尖瓣機械瓣膜置換術,院完術后短期恢復良好。成國術后數月再次出現胸悶、內首氣短、合T和乏力等癥狀,調彎堵瓣心臟彩超提示二尖瓣瓣周漏、心功能下降。因為瓣周漏導致心功能下降、胸悶、氣短、夜不能寐、體重減輕等,患者術后每年必須住院數次,通過藥物治療緩解癥狀。但隨著心臟的左心系統進行性擴大,心功能下降明顯,癥狀逐漸加重并數次暈厥,藥物治療已很難緩解病情?;颊呱硇氖艿搅酥貏?,生活質量大大降低,痛苦不堪?;颊呒覍俚弥以耗軌蛭撏饪平槿胫委煱曛苈?,經心外1科例會討論,制定手術方案:食道超聲TEE能全程監視封堵過程,可以保障手術安全;Fustar可調彎鞘的頭端能拐彎,可以協助建立路徑。兩者結合,不需要射線,術者就可以巧妙地建立介入路徑,完成瓣周漏封堵。
心臟外1科聯合超聲科、麻醉科和體外循環科,為患者實施微創外科介入封堵瓣周漏手術,成功堵閉瓣周漏,不影響機械瓣膜,無殘余分流,5天后患者心功能不全癥狀明顯改善,痊愈出院。
相關鏈接:人工瓣膜置換術已成為外科治療器質性心臟瓣膜疾病成熟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原發疾病性質和嚴重程度的不同、現有人工瓣膜的固有缺陷以及外科技術的差異等原因,約2%~17%的患者出瓣周漏,也是最常見的再手術原因之一。隨著換瓣手術例數增加,瓣周漏的病人也逐漸增多。由瓣周漏導致瓣膜反流明顯時患者可表現出乏力、頭暈、發熱等,在相應的聽診區有特有的雜音。另外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溶血性貧血及心功能不全的表現。因此瓣周漏常常需要再次手術治療。目前主要有外科開刀手術治療與X線下內科介入封堵兩種治療方法。其中外科二次開刀手術治療風險高、對患者身心創傷大、費用高、恢復慢。介入治療具有射線傷害、路徑長、對技術條件要求較高等缺點。
來源:稿源心臟外1科 王石雄
編輯:黨委宣傳部 李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