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研討的企業主要任務是想清楚。
初創企業的戰略戰略研討主要靠自己或內部人員。
成長企業的研討戰略研討既可依靠企業內部人員,也可依靠外腦。企業
成熟企業一定早就形成了規范的戰略戰略研討程序,故此不需贅述。研討
企業戰略研討的企業一般方法:
1、內部研討
內部研討就是戰略企業創始人邀請內部核心骨干3-5人,共同探討企業發展遠景、研討中期目標、企業近期目標。戰略沒有清晰使命、研討愿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戰略企業,一定要從企業終極戰略研討開始。研討終極戰略既是企業發展的方向、燈塔,也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或前行的軌道。不把企業為什么生、向哪里去想清楚,制訂企業戰略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一是沒有依托,二是沒有準星,三是沒有衡量標準。企業中短期目標一定要服務于企業終極戰略。
想好了企業終極戰略,再想長期戰略,依次想清楚二至三年的短期戰略,最后想清楚年度目標。每年十月份或更早時間就應該想下一年年度目標,最晚十一月底前想清楚,后續工作才能有條不紊。
初創企業想戰略,上面“戰略內容”的前十條是重點,企業可因自己的特點增減取舍。一條一條想清楚,不同的想法也忠實地記錄下來,為后面戰略論證提供參考、為決策提供選擇依據。
戰略研討不同于做決策,企業負責人不要急于表態,要善于聽取不同意見,要鼓勵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即使企業負責人發言也是一己之見,不要形成定論。
戰略研討的主要目的是碰撞思想火花、吸取真知灼見,收集戰略素材。因此,可以補充他人觀點,不可反駁他人發言,切忌中間打斷他人發言。戰略研討階段不辯論,戰略論證階段方可辯論。
企業戰略研討,也可由企業負責人或指定責任人事先分別聽取企業骨干意見,再到會上集思廣益,也可集體研討之后,再分別聽取個人意見,拾遺補缺,讓想法更豐富。
2、內外結合
內外結合就是內部人自己想,也請外部人士幫忙。分別想戰略,然后一起匯合交流。也可以企業內部人自己提想法,再請外部人士補充。還可以請外部人士先提出企業戰略構想,再交內部人員補充。
集思廣益不僅在內部適用,邀請外部人士也適用。邀請外部人士的好處在于外腦視野開闊,信息豐富,或者見解更專業。其缺點可能是對企業了解不夠,另外一點就是要增加開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付出代價就想有回報的事千萬別想,也不要去做。
3、委托外部專業人士
此方法主要適用于成長型企業或效益好的企業,這就是典型的花錢買想法。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士,通常是從戰略研討、戰略論證、戰略規劃一起交給外腦,企業獲得可用的戰略規劃。
但筆者主張,哪怕企業再有錢,企業戰略都必須企業內部人主導,外腦所提供的戰略構想也好,戰略規劃也罷,企業必須慎重論證、最后自己取舍定奪。
4、其它方式
戰略研討主要以收集想法或建議為主,方式完全可以多種多樣。
以上方法三者并舉,即委托外腦提供初稿,然后內部人員補充,最后內外人士結合、共同研討。筆者簡稱為復合研討方法。
多家委托方式,即邀請二家甚至三家機構或專業人士,分別提供預案,企業內部綜合比較選擇。或邀請多家機構或專業人士獨立提交初稿,再面對面交流補充。
還可采用公開征集方式。公開征集方式僅適用于單一戰略,比如品牌戰略或廣告策劃。
總之,任何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都必須積累自己的戰略研討方式,總結自己的經驗或教訓,形成成熟的戰略研討規范或研討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