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日前對打新產品進行“改良”,新股險打新理該行最新上市的跌破打新產品??新股計劃0804號產品,除了一級市場的發行新股申購外,配置了多款固定收益類品種,價暴急變如各類債券、露風臉信貸資產及眾多貨幣市場工具。財產
記者從杭城多家銀行了解到,品急股市震蕩,新股險打新理去年曾經風靡的跌破打新理財產品變臉。 對債券、發行票據、價暴急變信托等眾多工具進行高倉位配置,露風臉這成為最近打新理財的財產產品的主要風向。
去年,品急有資格參與網下配售被認為是新股險打新理銀行新股申購產品一大優勢。而中國太保破發,讓這些參與網下配售的機構傻了眼:苦苦守了三個月,最后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那些網下配售比例高的打新產品,收益要受影響。”浦發銀行杭州分行財富管理部總經理郭劍說,網下配售的風險本身就比網上配售高,網下配售的資金,分別要等到3個月、6個月或者9個月以后才能出售股票。去年行情好,這個問題被大多投資者忽略了,今年行情不好,情況就出現了。
今年前兩個月,各家銀行新股申購產品的收益普遍很低。如中信的一款半年期新股申購產品,截至2月底年化收益只有3.54%。而由于3月新股發行頻率過低,前3個月打新股類產品敵不過銀行存款收益。
曾有較高收益預期的銀行打新理財產品,遭遇了面市以來的首次收益危機。新股中國鐵建上市后,收盤僅上漲28.19%,各家銀行打新年化收益不足4%。上周一只上市的新股福晶科技,更是創下今年打新的最低收益,不到萬分之二的中簽率卻使每1萬元新股申購類理財產品只獲得了3元收益。
中信銀行鳳起支行貴賓理財經理丁志毅分析,“今年打新產品也許只有4%~8%的收益。”而郭劍分析,如果新股產品的收益繼續下滑,銀行可能會提前終止一些打新產品。
除了中信外,中行、建行、招商銀行、深發展等多家銀行推出的打新產品,其投向也不再局限于打新股,對債券、票據、信托等眾多工具進行高倉位配置。此外,許多打新理財又強調了中簽新股首日賣出,以鎖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