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網】排水管網也是沈城城市的“地下血脈”,每次發生特大暴雨,排水排水都考驗著“地下血脈”的調查舒張能力。
2013年8月15日至16日,今年沈陽遭遇近20年來較強暴雨襲擊,投資沈城15個監測點降雨量超過100毫米,億元其中較大降雨量達到177.7毫米。改造管網
這場持續長達20個小時的城市暴雨,不但造成55個進出港航班延誤或取消,沈城還有部分區域的排水排水家庭遭遇停水停電困擾。但受暴雨影響較嚴重的調查當屬市內交通,以較早出現積水的今年文化路立交橋為例,等候通行的投資車輛排出長近千米的車龍。
來自沈陽排水管理處的億元統計數字也顯示,在排水處所轄泵站全力抽升的改造管網情況下,沈陽仍有20多條主要街路出現嚴重積水。
那么,有哪些區域比較容易出現積水?又是什么樣的原因造成積水發生?沈陽排水能力又能應付多大的降水?
公鐵橋逢雨便成“蓄水池”
突如其來的強降水過程,將一座座公鐵橋變成“游泳池”,有市民更是將其形象地比喻為“蓄水池”。
2013年8月16日12點52分,沈陽市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到求助電話,有車輛在通過保工南街與二環路交匯口時,車輛誤入水中隨時都有被吞沒的風險。
吳先生在事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事發當時他駕車來到那里,雖然看到水已沒過行人的膝蓋,但他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決定冒險涉水穿過那里。然而,車輛行駛大約只有5米左右時,便因發動機進水而熄火,進而被越來越多的積水所吞沒。
沈陽市消防支隊滑翔中隊的指戰員,在趕到現場后立即用牽引車,對吳先生的車輛進行緊急救援,同時設置警戒帶阻止其他車輛通行,用時20分鐘才將吳先生的車拖出。
事實上,記者從各有關部門得到的信息顯示,當天沈陽共接到22起涉水求助電話,其中的11起發生在砂陽橋、黃海路公鐵橋等公鐵橋及橋梁處。
消防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并非本次暴雨讓部分公鐵橋發生積水,進而導致有人員及車輛需要救援,“事實上,每年的汛期來臨之際,公鐵橋下的積水都會造成車輛及人員被困的情況發生。”這位負責人還具體舉例說,攬軍路公鐵橋和南八公鐵橋,也經常出現積水導致人員、車輛被困。
的確,來自氣象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這場20年一遇的大暴雨過程中,沈城較大降雨量達到177.7毫米。因為公鐵橋往往是地勢較為低洼處,所以周圍的雨水也會流入到公鐵橋內,進而在短時間內形成大量的積水。
沈陽藍天救援隊的李云峰隊長也說,不僅公鐵橋是他們汛期救援的重點,8月16日他們趕到砂陽橋時,也發現那里有人員及車輛被雨水所困。
沈陽排水能力目前能抗中雨
如果是在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沈陽能承受每小時25至30毫米的降雨,大約就是中雨級別的降水過程。
2013年8月19日下午,記者來到沈陽水務集團排水管理處,黨委副書記史福慶向記者坦言,本次降雨該部門啟動一級預案,確保沈陽平穩度過本次降雨。
史福慶告訴記者,目前沈陽市排水能力從理論上講,只能承受每小時25至30毫米降水,而像8月16日當天達到災害級別的暴雨,沈城部分路段確實容易出現短暫積水。
的確,記者此前在和平區南十馬路附近采訪時,就看到因暴雨導致馬路有積水出現。此時,馬路上的積水足有近50厘米深,部分門市紛紛在門前筑起“防洪堤”,大部分機動車看到積水后紛紛掉頭行駛,只有一些大型車輛敢冒險涉水。家住在附近的田佳禾告訴記者,那里平時并沒有積水現象,“也許是今天的雨水過急、過快,所以才導致馬路上出現積水問題。”
史福慶說,沈陽排水管網覆蓋率達90%以上,在省會級城市中的排名靠前,但也絕不是說就沒有問題存在了。史福慶說,造成沈城積水的原因除雨量偏大外,也與目前沈城排水管線的直徑小有關。“排水能力的高低,與排水管線的標準有關。”管道的直徑越大排水能力就越強,反之就會阻礙雨水被迅速排入河流,“目前沈陽有2400多公里排水管道,但因歷史問題導致排水能力仍不夠。這些排水管線并不是同一規格,有的排水管線直徑達到2.5米,有的只有25厘米。”
記者從有關部門得到的信息還顯示,目前沈城有70%至80%的排水管網是老管道,如果只是中雨級別降水自然不會出現積水,但如果是暴雨或更大級別降水就容易出現積水。
1/2 記錄數:2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