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吳敏)近日一份報告引發社會廣泛討論,中國重失報告引用中國社科院的金融據嚴調研資料披露,“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稱貪外逃黨政干部,官外公安、逃數司法干部和國家事業單位、中國重失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金融據嚴以及駐外中資機構外逃、稱貪失蹤人員數目高達16000至18000人,官外攜帶款項達8000億元人民幣。逃數”上周這份報告被列為全國優秀金融論文評比的中國重失候選論文之一。昨天,金融據嚴中國金融學會第九屆全國優秀金融論文及調研報告評審委員會發表聲明稱,稱貪該論文有關外逃貪官、官外金額的逃數數據嚴重失實。
今年6月13日,央行在對一項全國優秀金融論文評比進行公示時披露了一份題為《我國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的途徑及監測方法研究》的論文報告,該報告于2008年6月由央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課題組完成。
中國金融學會第九屆全國優秀金融論文及調研報告評審委員會昨天公開聲明稱,該文引用的有關外逃貪官、金額的數據經查,來源于網上未經確認的不實消息。聲明表示,近日,有媒體將該文引用的錯誤數據摘編為新聞刊發,并被多家媒體引用轉載,以訛傳訛,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對此,報告作者向公眾誠懇致歉并鄭重聲明,文中有關外逃貪官、金額的數據嚴重失實,希望媒體及公眾勿要采信。
資料顯示,成立于1950年8月的中國金融學會主管單位是中國人民銀行,是從事金融科學研究的全國性學術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