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校大學生我校第二十五期輔導員沙龍在法學院B201會議室舉行。事件沙龍為提升輔導員的預防應對演練學生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置能力,此次沙龍針對突發事件中隱藏的暨第舉辦不同問題,運用無領導小組討論的期輔形式,分組進行研討與分析,成功并邀請相關方面的校大學生專家進行點評。校黨委副書記、事件沙龍副校長江作軍出席活動并發表講話,預防應對演練黨委組織部、暨第舉辦黨委宣傳部、期輔學生工作部(處)、成功團委、校大學生保衛處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及我校法律顧問朱衛琴律師擔任了本次沙龍的事件沙龍評委,各學院(部)學生工作的預防應對演練分管領導參加了本次沙龍。活動由學生工作部(處)部(處)長陳曉強主持。
本次活動將學員分為三組,每組演練一個案例,每個案例又根據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周期分為事前(潛伏期)、事中(爆發期)、事后(持續與消退期)等三個環節。在演練過程中,組員要根據不同環節逐一進行討論,說明相應的預防與應對策略。每個環節由材料閱讀、個人陳述、自由討論和總結發言四個部分組成。經典的案例搭配,巧妙的活動形式,使本次沙龍成為一場撥動神經的思想盛宴和演練戰場;嚴密的流程控制、全方位的視角、音頻記錄,讓活動緊張而充實。討論中,各學院(部)學生工作分管領導全情投入,他們積極探索,碰撞思維,群策群力,協同并進,場面極為熱烈。
三組演練完畢后,評委組的專家們針對高校學生突發事件的各個環節,分別從相關法律實務、學生事務管理、輿情控制與引導、安全防范、現場商談等角度進行點評。他們緊扣學員觀點中的每個細節和關鍵點,有針對性地分析了各小組成員思考與處置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分享了他們在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置中的寶貴經驗;引導大家要掌握主動權,從事件發生的根源入手,剖析其內在機理,并從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家庭背景中了解他們的身心狀況,為突發事件的有效預防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專家們強調,應根據突發事件的類型及嚴重程度,掌握規律、重視細節、熟悉法律,推動突發事件處置的合法性與有效性,努力使負面影響最小化。
江作軍在講話中強調,各小組成員都是學院(部)學生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在教育、培養學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家應以培訓為契機,在思辨氛圍中集思廣益、深度挖掘、達成共識。從案例分析中提煉實踐經驗,從無領導小組討論中查漏補缺,并結合平時實際工作轉化活動成果,研究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與方法,做好“向上引領”與“向下托底”。在此基礎上,要帶領本單位輔導員共同學習,錘煉突發事件的預防與處置能力,掌握“轉其思、補其缺、治其病”三管齊下的工作方法。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補”,補短板、補不足,做到依法依規、以情動人,盡自己所能對學生進行日常的教育關懷和情感支撐。他希望全體學生工作干部要不斷拓寬自身的格局與眼界,從社會文化層面,潛入學生內心深處,引導學生正視人生,走出陰霾;并將教育、關愛及日常教育的理念根植于心,掌握相應的工作規律,切實做好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對工作。
高校學生突發事件是困擾高校育人工作的難點與焦點問題,對高校的穩定、社會的和諧,特別是對學生家庭的幸福有著重要的影響。其預防、應對與善后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人、財、物等多個方面,需要協調的關系比較復雜,面對的局面也比較嚴峻。廣大高校管理工作者(特別是學生工作干部)要認識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好這些問題,僅靠個人經驗是不夠的,還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知識水平和工作技能。這不僅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更需要有系統的理論支持和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習、研究、掌握高校學生突發事件預防與應對規律,提升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有效地預防與處置,是我們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