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孟剛)國家藥監局近日發布公告,今年根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已有藥經國家藥監局組織論證和審核,種處轉換固精養元合劑由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為非據悉,處方今年已有27種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今年
據了解,已有藥固精養元合劑功能主治為補腎溫陽,種處轉換固精益元。為非適用于腎陽不足引起的處方神疲乏力,腰膝痠軟、今年頭暈耳鳴、已有藥畏寒肢冷、種處轉換小便清長或頻數等癥。為非記者梳理發現,處方截至目前,今年已有27種藥品由處方藥轉為非處方藥,包括柴黃口服液、阿膠膠囊、地氯雷他定分散片、氯雷他定顆粒、銀黃含化滴丸、熱炎寧合劑、眾生膠囊、銀黃含片、眠安寧合劑、景天祛斑片、杏荷止咳糖漿、抗病毒滴丸、對乙酰氨基酚口腔崩解片、小柴胡顆粒、高山紅景天口服液、眾生片、連花清咳片、滋陰益胃膠囊、小兒芪楂口服液等。其中,超過20款藥品為中成藥品種,是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的主力品種。
記者了解到,《藥品管理法》規定,甲類非處方藥只能在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配備執業藥師或藥師以及上技術人員的社會藥店、醫療機構藥房零售,在執業藥師或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而乙類非處方藥無需醫師或藥師指導即可購買和使用。業內人士表示,處方藥向非處方藥的轉換,將進一步減少相關藥品的放寬購買的限制條件,患者不需要醫生處方就能在線下藥店和線上電商平臺購藥,購藥更加便捷,尤其利好需要長期購藥的患者。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藥劑學教授陸洋表示,處方藥轉換為非處方藥,主要是因為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發現藥物療效確證且不良反應及相關風險較低,企業就可以進行“轉換為非處方藥”的申請變更。陸洋建議,為了保證用藥安全,患者在首次服用或長期服用時,仍應在專業醫師或藥師指導下進行。
責任編輯:張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