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秦始皇的為人,無論是什焚書坑貶是褒,大家似乎都有一個共識,儒原即這位始皇帝統一中國之后“焚書坑儒”,冤枉大開殺戒,秦始一次就活埋了四百多位儒生。什焚書坑然而,儒原對于秦始皇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事件,學術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見。有人認為,秦始皇并未坑儒,他坑的是一些江湖術士。那么,秦始皇坑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關于“焚書坑儒”,《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秦始皇建立政權以后,視天下蒼生為芻狗,貪婪暴虐,濫施刑罰,弄得民不聊生。特別是他為了控制思想,聽從丞相李斯的建議,盡燒天下之書,引起了讀書人的強烈不滿。
當時有兩個為始皇求長生藥的人,一個姓侯,一個姓盧,兩個人私下議論說:“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因為滅了諸侯,統一了天下,就以為自古以來的圣賢誰也比不上他。他高高在上,聽不到批評之聲,日益驕橫;官員們為了討好他,只能戰戰兢兢地說謊欺瞞。他還頒布法律,規定方士之術不靈就要被處死。
如今大家因為畏懼,誰也不敢指出始皇之過,致使天下之事無論大小皆取決于皇帝。他竟然還用秤來稱量大臣們的上疏,如果大臣們每天呈上的疏奏(竹簡)不足一百二十斤,就不讓休息。像這種貪權專斷的人,我們不能為他求長生不死之藥。”于是,二人腳底抹油,跑了。
秦始皇聽說此事后勃然大怒,又因為有人舉報咸陽的諸生中有人妖言惑眾,擾亂老百姓的思想,于是,始皇下令逮捕了一些散布“妖言”的讀書人,并且嚴刑拷打,令其互相檢舉揭發,有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牽連進來。秦始皇一聲令下,這四百多號人遂被活埋于咸陽。這就是發生于前212年的“坑儒”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史記》中提到這段時,用的是“諸生”而非“儒生”。而“坑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的典籍中,此時距秦始皇死后已經一百多年。魏晉時期,偽書《古文尚書》中有篇“孔安國序”,序中說:“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這大概是“焚書坑儒”一詞的最早出處。這一說法被后世廣泛引用,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