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舉杯!廣島廣島大學首次舉辦了兩岸學友廚藝大賽。大學
日本飯團的海峽做法可不是看著那么簡單,搞不好就散了。兩岸留學
6月27日,生同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道,臺比在亞洲大陸,廚藝促進一條長長的交流海峽使兩岸的中華民族相隔。而在東瀛,廣島兩岸學子卻成了朝夕相處的大學兄弟。為加強與來自臺灣的海峽留學生學友會的溝通和交流,在廣島大學學習的兩岸留學大陸留學生和臺灣學友共同舉辦首屆兩岸廚藝料理交流活動。
6月25日,生同六名來自中國臺灣的臺比學友與十余名來自中國大陸的學友在廣島國際交流中心研修部料理教室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料理大賽”。現場還吸引了一名熱衷于料理的廚藝促進日本朋友共同參與。與其說是“比賽”,不如說是“協作”更恰當。
精心準備,兩岸學子聯手策劃
本次“料理大賽”由廣島大學中國留學生學友會(以下簡稱“學友會”)發起。為了策劃這個活動,學友會花費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從活動的題材構想,場地選擇到活動形式的確定。大陸和臺灣兩方留學生的負責人通過前前后后的電話溝通,郵件商討,面議等途徑協商活動的各個細節,應該說暢通的聯絡方式和交流渠道確保了活動的成功舉辦。
活動主題一經確定,無論是臺灣同學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便紛紛忙活起來。有的準備菜譜,有的則上網找料理視頻,準備把自己的拿手菜亮出來,同時也曬一曬自己的廚藝。學友會執委們就更閑不住了,一邊不能怠慢的組織工作,另一邊還要加強練習自己的看家本領。“照著視頻學是最好的辦法。”學友會會長吳楊深有感觸。平時自己操持晚飯的時候,總是先麻煩,省略了不少步驟,“這次可不行了。認認真真地按照視頻里教的,做出來的菜才像個樣子”。
為了使活動更加有聲色,兩岸學子們紛紛在論壇上發帖子宣傳,召集各路擅長料理的“大廚”一起參加。特別熱衷于料理的日本同學白松 Miyuki就是看到了論壇上的“召集貼”報名的。
相互幫助,料理技術互通有無
6月25日上午11點,大家齊聚廣島國際交流中心研修部料理教室。廣島大學中的兩岸同學是第一次坐在一起舉辦活動,開始還有些許局促。雙方代表可不客氣,率先亮出了菜單,同學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過去了。
大陸同學推出“雪綿豆沙”、“紅燒排骨”、“紅燒雞翅”、“西芹腰果”、“蔥爆肉”、“宮保雞丁”、“醬茄子”、“土豆絲”,臺灣學友也是不甘示弱,各種名小吃出臺,“鹵肉飯”、“炒米粉”、“腌制小黃瓜”、“臺灣茶葉蛋”,還有大家熟知的“珍珠奶茶”……應有盡有。
曬過菜單,大家也就不再生疏,料理大賽熱鬧開鑼。灶臺前沒有了大陸、臺灣的地域差別,大家組成混成對抗組,一邊做一邊給大家講解菜肴的來歷和基本做法。
活動中,最吸引人的菜肴制作過程非“雪綿豆沙”莫屬了。這道料理大家平時誰都沒做過,制作過程中大家都聚精會神地關注每個細節,臺灣學友也時而打聽油炸過程中應該注意哪些細節。臺灣小吃是我們在提到臺灣美食中的第一印象,這次奉上也大都是些小吃。當然其中最有人氣的便是“珍珠奶茶”,這次是大陸留學生第一次品嘗到真正的珍珠奶茶,而且還是自己親手和臺灣朋友一起制作的。大家一邊交談,一邊配合,一道道美食就出爐,我們不但學習和知道了很多新的菜肴,還知道了許多菜的來歷,原來宮保雞丁來源于人名。制作的過程最后,前來的日本朋友教給大家如何制作日本的飯團子。經過我們兩岸留學生的兩個小時的共同努力,大家做好了一桌的美味佳肴,我們共同舉杯,交談暢飲。
美好回憶,兩岸學子交流將繼續
交流活動一共持續了4個小時。本次活動負責人學友會會長吳楊說:“我們一直希望能和臺灣學友能更好更近距離的交流,這次活動開了一個好頭,以后與臺灣學友的交流活動也將繼續開展。”參加活動的臺灣學友會會長賴冠華活動最后也總結說感謝大家的支持,風趣地表示:“今天的料理很是難忘,也希望通過類似的交流活動雙方能近一步的加深了解。”西日本學友會會長、廣島大學博士生姜康董也作為本次活動的嘉賓受邀觀摩了“料理大賽”,看到兩岸同學在一起如此親密,配合如此默契,姜康董也特別高興。他表示:“近兩年西日本學友會鼓勵各地區學友會開展兩岸留學生的交流活動,大家多交流一定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