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痞叔兒
“這缺德??!女站”
3月4日,街痛網(wǎng)上呈現(xiàn)一段視頻,斥德視頻當中的云社女子站在南京德云社門口情緒激動,張口罵街。郭德綱
該名女子指著德云社的何不回應化招牌指指點點,直言德云社招牌上的網(wǎng)友德字寫錯了,因為在她的沒文認知當中,德字的可怕一橫應該寫在上面,而德云社招牌的女站“德”字一橫居然寫在了上面。
可能看到這里時,街痛所有人都會支持該名女子的斥德態(tài)度,常常把藝德掛在口中的云社郭德綱居然能把自己的金字招牌上的“德”字寫錯,這不是郭德綱“缺德”是什么?
其實,關于德云社這塊由侯耀文書寫的何不回應化招牌上疑似寫錯的“德”字爭議由來已久。
最常見的解釋有三種:
第一種,有人解釋是因為侯耀文從小文化有限,所以把這個字寫錯了。因為侯耀文生活的年代處于文化盲區(qū),后來成名后沒人給其更正。
第二種,因為侯耀文是郭德綱的師傅,所以寫錯了之后,郭德綱為了尊重師傅就沒有更正,在傳統(tǒng)師徒關系當中,師傅永遠是對的。
再則,如果郭德綱更正了,就讓侯耀文顏面盡失,更壞了師徒規(guī)則,所以就一直將錯就錯。
面對這些解釋,再加上如今女子的指責,3月4日有位網(wǎng)友在動態(tài)中表示: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德云社金字招牌錯字爭議持續(xù)不斷,如今又有女子站街痛訴,只能說明一點,沒文化真可怕,自己去查“德”字的歷史吧!
其實,這位網(wǎng)友才是有真知灼見的。
可以明確地說,德云社的金字招牌上面這個“德”字,歷史上這么寫是正確的。
但是心上沒有一橫,這不算寫錯,因為歷史上這么寫就是對的。
德字心上的這一橫最早出現(xiàn)在唐朝中期,始終以異體字的形式存在,當時因為有些書法家為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有意為之,但是如果是正經(jīng)的公文上的這一橫是絕對不能有的。
德字在書法上的這種書寫方式從唐中晚期一直延續(xù)至清初。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明朝有個宣宗皇帝叫朱瞻基,其年號是“宣德”,他在位期間留下諸多的青銅器和瓷器,大名鼎鼎的宣德爐就是宣德帝親自監(jiān)工所造。
在宣德爐底部有一底款,上面就用楷書寫著“大明宣德年制”。
從圖片當中我們能夠看到,底款上的這個德字心上面那一橫就沒有。
那么德字什么時候變成如今我們所見的樣子呢?
規(guī)范這個字寫法的就是清康熙帝,在他令人編著的《康熙字典》中就把德字加以規(guī)范,心上面就有了這一橫,但是書法家們還是常常會延續(xù)之前的藝術性寫法,少寫一橫。
所以德云社這個德字按傳統(tǒng)書法藝術來看,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郭德綱一直沒有回應此事的原因。
一是尊重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二是體現(xiàn)出對師傅侯耀文的尊重,將錯就錯,三是展現(xiàn)德云社的個性化發(fā)展,三全齊美的事兒,老郭又何樂而不為呢?
無論是在藝術圈,還是在娛樂圈,個性化發(fā)展總會讓人記住你,這也是為何明星們總是要為自己立人設的原因。
就像鞠婧祎一直被稱作是“四千年美女”,雖然一直處于爭議之中,她本人出面解釋過,但是她卻一直吃著這個個性化“招牌”的紅利。
同樣,黃曉明的妻子baby(楊穎)也有自己獨立女性的勵志人設,一直處于不斷地被爭議當中,baby就是在這個個性化人設當中紅起來的。
所以,郭德綱保留這塊疑似錯字的金字招牌也是同樣的道理,這里面包括德云社演員的個性化發(fā)展。
像岳云鵬的“耍賤賣萌”,張云雷的“二爺”稱呼,甚至包括他的粉絲“二奶奶”稱呼,都是一種個性化發(fā)展的體現(xiàn),正是這些個性化的東西讓德云社諸多的演員一個個走紅。
延伸一點來說,侯耀文也有可能是通過這個個性化的題字讓公眾永遠記住他,不但令他的名字和這塊牌匾被人們所銘記,更順便讓德云社三個字長流于坊間。
所以,在這里勸這位對著德云社招牌指手畫腳的女網(wǎng)友一聲,多學點文化,否則一張口可能就把自己的面子丟到全國人民面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