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許多臺灣人萬年不解的主動制好問題,就是女孩男女跟對象約會出去吃飯時應該誰付錢?
在大家討論潘瑋柏未婚妻是不是PUA的時候,有個PTT網友就用三個月的版本時間約會19位女性,測試買單時對方會不會主動付一半,付帳也就是焦慮所謂的「AA制」,並記載19位女性付帳後的主動制好反應,有沒有態度轉冷淡或封鎖通訊軟體。女孩男女該網友稱他的版本「社會實驗」結論為:有近半數女性自願各付各的,另一半是付帳要來佔便宜的。該網友並提醒PTT男女版上的焦慮大家,明明很多「『好』女孩」願意跟你對半分帳,主動制好切勿亂開地圖炮。女孩男女
如果說「AA教」有什麼教條的版本話,那應該就如下面這樣:
- 因為請吃飯就是付帳被佔便宜,所以我AA
- 因為願意付出就是焦慮付一半,所以我AA
- 因為兩性平權就是各付各的,所以我AA
AA教真的無堅不摧嗎?人際相處真有如此簡易的道理可行?
主動AA制就是「好」女孩的標準,究竟是誰訂的?
即便網友的實驗,看似是想測試現實生活中「AA教」會不會被女性拒絕,但這實驗本身就預設誰才是「好」女孩的立場,但因為沒有紀載談話和相處的細節,人際互動也不處於真空可控的狀態,只把「付帳」當成實驗的唯一一個變項就對人下斷論,可能有違媒體所下的「社會實驗」標題。
再者,不主動付帳的就不是「好」女性的設定,其實就是把「我說妳是妳就是」的話語權掌握在另個性別,暗示這世界上的女性分二種,一種是符合AA教派教義的好女性,另一種是不主動付帳的壞女性。

如果我們所處的文化是大家都預設約會吃飯是各付各的,AA制這個詞根本就不會被拿出來討論,正因為每個人對約會付帳有所歧異,這位網友才會親身試驗。但想要如何付帳時,為何不問一下對方呢?說不定對方在等著被問,或是在等男方付帳時的「信號」出現,才曉得男方具有怎麼樣的「分帳偏好」。
異性戀間的付帳焦慮,男女版本不同
這位網友約會了19位女性,我相信如果以這19位女性視角寫當天的約會故事,又會有19種不同版本。
男性版本的付帳焦慮,是「她是不是在等我付錢?」、「如果我不請客會被說小氣鬼嗎?」這類的擔憂,而女性也會有像是「我該問他是否要分帳嗎?」、「他會覺得我主動付帳是看不起他嗎?」的掙扎。事實上,男性全額負擔的預設,是奠基在父權社會期待男人陽剛、掌權的觀念,讓「男性付帳」成為傳統家庭男性主掌經濟的延伸。
在此模式下,兩性交往中男性想要展現經濟能力、女性想要表現溫柔可人,因此,才會出現女性版本的「連飯都不請妳吃了,妳還期待以後他會給你幸福嗎」的論述。
繼續這樣的脈絡,如果肯定「不AA制的就不是好女性」,女方是不是也可以認為「會討論AA制的男性就只是摳門而已」?。現實世界已經足夠混亂複雜,無法一言以敝之,倒是那些半數「不主動AA制」的人,看到該網友的實驗文後,應該恨不得下面有他本人的匯款帳號,立刻手機轉帳加倍奉還,不但AA制,連男方的飯錢也一起付了,這樣實驗結論,就會變成他和19位「超好」的女性約會吃飯。
拜託,出去吃飯到底誰付錢自己決定就好,不要被請客還覺得理所當然,也不要請客後還回家抱怨。

堅持吃飯各付各的或輪流請其實都沒錯,要當死忠的AA教派信徒也很好,但身在性別平等的當代,該網友的實驗結論不禁讓我們思考,是不是只要證明臺灣女性有一半的女性在付帳行為中AA了,男性的付帳焦慮就能因此得到緩解,因為有個如此簡單的方法可以分類出「壞女性」,相較於「好女生」,不AA的他們可以是勢利、可以是佔便宜,只要安上罪名、從群體中分類出誰不合規範,就安心了。
舊時代的沙文主義不可怕,因為大多肉眼可見,反觀新時代裡以「為我付出」名義偽裝的平權,在看似平起平坐的親密關係中,才是幽微卻真實的壓迫。因為就在你以為兩性終於平權的時候,父權總會忽然給你迎頭痛擊。
延伸閱讀
- 「太早上床便宜了男人」,其實是把自己的身體視為「交換的籌碼」
- 指控「臺女不意外」輕鬆寫意,但最大的受害者可能是男性
- 約會時誰該付錢?其實這跟性別平等無關,而是「機會成本」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