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爹爹和村民交流
肖爹爹和他的為方屋書屋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李慶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鄒斌 實習生 蔡金利
“哪怕每天只有一個人來,我也要堅持把大門打開!便村病籌”10月12日,書抱歲退師和肖建華凝視著那一墻圖書,措近眼中寫滿憧憬,兩年這里似乎就是休老他的一切。
在武漢市新洲區汪集街肖家灣一棟普通的家書民房內,房屋的為方屋主人肖建華正用毛巾認真擦拭著書架,柜板上一塵不染,便村病籌一片片玻璃锃亮如新。書抱歲退師和如果沒有這家書屋,措近67歲的兩年肖爹爹可能會帶著老伴,去外面的休老世界走走看看,盡享游山玩水的家書樂趣。
為了將農家書屋打理好,為方屋頭發花白的肖爹爹拖著病軀,堅持了一年多。他說,最大的希望,是有更多的村民來看書。
讓大家有看書的地方
在老家建一個書屋,是肖爹爹退休以來的心愿。
肖家灣是汪集街米篩村里的大灣,走在村里,不少村民都知道,133號是肖建華的家,因為肖爹爹是從城里回來的“文化人”,更因為他的家里,有一間書屋,大家可以去這里借書看。
肖建華是武昌區千家街小學的退休教師,“我在這里出生、長大,作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是通過讀書考到城里的,后來當了老師,我覺得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退休后,肖爹爹就經常回老家,一次在灣子里參加集體活動時,大家邀請肖爹爹“說幾句”。他說,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情結,“我希望能做一間農家書屋,擺上書籍供鄉親們閱讀,離家幾十年了,現在也算是為灣子里做點小貢獻。”
話音剛落,村民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在當地,讀書人歷來受到尊重。
談及當初的這個承諾,肖爹爹說,他很喜歡讀書、藏書,家里有一千多冊各類書籍。他認為,讀書可以學習知識、了解世界、凈化心靈、陶冶情操,這樣既能回報老家,還能讓自己的藏書發揮“余熱”。
拖著病軀回老家了心愿
“作為一個退休教師,我覺得應該發揮特長,為村民們辦點實事。”實際上,肖爹爹在多年前就查出患有食道癌,這些年,他一直在堅持治療,身體狀況也是每況愈下,但為了回老家做好這家書屋,他選擇堅持。他說,自己必須“拼了”。
肖爹爹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2020年上半年,他回到老家,決定將老宅翻新,并在一樓打造書屋。
肖爹爹把老宅翻新的任務交給弟弟,自己只管書屋,“一定要讓大家有個看書的地方”。
“書架是我親自設計、選材、現場監理做出來的。”肖建華笑著說,期間,他多次幾乎累趴,但咬牙堅持挺過來。
書屋的設計,都是他親力親為,“我按照自己的構想畫出了書屋的草圖,后來又拿著草圖,找了幾位專業設計師完善方案。”書屋里呈放著老式鐘表,彩陶罐子等精致擺件,這些都是肖爹爹精心從市場里淘來的。去年3月,凝結肖爹爹心血和汗水的書屋,正式對外開放。
一扇常年打開的大門
“小時候家里沒有書,我借別人的書第二天就得還回去,我只能點著煤油燈連夜看完。第二天起來,我的鼻孔里都是黑乎乎的煤油煙。”回憶起自己當年讀書的情景,肖爹爹感嘆不已,他說,他們那一代人的遺憾,一定不能在這一代人身上延續。
為了供村民們過來看書,他將客廳靠近書架的40多個平方米的空間騰出來,在這里擺放了幾張書桌、書臺,方便他們在遇到感興趣的書籍時,可以坐下仔細閱讀。
為了保證充足的光線,他在書屋頂部安裝了吊頂和射燈,既亮麗又美觀。
走進屋內,這處書屋非常顯眼大氣,占據了一樓近一半的面積,書架長近10米,高度超過2.4米,緊貼墻面打造,看起來非常氣派。
“我自己有藏書1000多冊,陸陸續續有好心人和單位給我捐贈了幾百冊,現在一共有2507冊。”說起書架上的圖書,他如數家珍,“農村實用類的書最受歡迎。”
每到節假日,來這里看書的村民和孩子非常多,平日里,走進書屋的人相對較少,但肖爹爹每天早上起來后,第一時間就打開大門,直到晚上睡覺前才關門,“哪怕每天只有一個人來,我也要堅持把大門打開!”
“食言”讓鄉親們感動
肖爹爹說,書屋建好后,他將家中的1000多冊圖書扛到車上,再運到老家,又一冊一冊登記造冊,再放到書架上。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書柜分成10格,每格里面都擺放著一個手寫立牌,上面分別是政經、文化、科技、生活、少兒等字樣,2000多冊圖書將整排書柜填滿了。
實際上,米篩村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打工或就業,平日里留在村里的,多為老年人和小孩。
他坦言,曾有身邊的朋友不理解,勸他把錢留著養老,肖爹爹笑著說,打造書屋并不是要求每位村民都來看書,“哪怕是只有一個人能從中受益,我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
在書屋內的一張桌子上,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借閱須知”,按照這個條款,村民借書需要交10元錢的押金,歸還圖書再退押金。
“當初的想法是確保有借有還,但實際上,我沒收過一分錢的押金,”肖爹爹說,村民們都很淳樸,而且彼此都很熟悉,相信他們也會愛惜圖書。
肖爹爹“食言”了,鄉親們很受感動。當天,村民張師傅說,每次去看書,老兩口都很熱情,“遇到不懂的地方,肖老師還幫忙在電腦上查閱資料。”
接待讀者是最高興的事
感動也不止這些。
得知書屋建成,肖爹爹的老鄉肖暉捐來新書60冊,省農業廳送來100多冊,一位陌生好心人準備了300多冊……
肖爹爹是武昌區中南路街道“暖心家園”成員,團隊也非常支持他的善舉。今年3月,團隊40多位成員前往農家書屋,為他加油打氣,每人都自帶幾冊書籍,或新或舊,來到書屋,親手幫忙放進書架。
團隊還送來一幅牌匾,匾上題字“暖心書屋”。接過沉甸甸的牌匾,肖爹爹感慨萬千,他說“肩上的責任重了一分,心里的信念也更堅定了一分。”
“大家暖了我的心,我要把溫暖繼續傳遞下去。”肖爹爹說,他想繼續增加藏書種類和數量,滿足村民們的閱讀需求。實際上,僅去年一年,他就利用回城的機會,為書屋購買了圖書200余冊。
肖爹爹經常需回城住院治療,為了能讓村民們隨時都可以來看書,離開期間,他把書屋委托在老家的弟弟看管。
即便如此,他依然不放心,于是在老家的門口裝了一個攝像頭,回城期間,他時不時會打開手機看一看書屋的情況,“心里總是放不下,看一眼,心里更踏實。”
他說,每天在書屋接待讀者,是最高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