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盈利汽車行業零部件公司總體業績回暖,無明且呈增長態勢,顯提行業但凈利潤率仍維持在6%水平,升零整體盈利能力無明顯提升。部件
截至8月31日,缺領共有96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半年報。盈利96家零部件上市公司總營業收入為2556.61億元,無明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9.8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顯提行業凈利 潤一改2015年上半年大幅下滑四成的態勢,同比增長13.14%,升零至153.88億元。部件從營業收入看,缺領排名前三的盈利零部件公司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元規模。 數據同時顯示,無明約64%的顯提行業零部件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雙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三大動因促使業績提升。今年上半年汽車產銷穩定增長,乘用車產銷增速高于汽車總體,商用車市場有明顯起色,與之相關的發動機及零部件企業業績回升較快。“今年以來,汽車行業整體形勢較好,零部件企業有比較好的表現是正常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宋紫峰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除相對穩定有利的市場環境外,零部件公司業績的回暖與其自身積極主動地抓機遇、調結構、謀轉型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時,緊抓政策和市場新的盈利點進行產業鏈拓展,包括向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汽車技術等方向延伸,也為業績提升作出貢獻。
不過,仍有近兩成零部件公司營業收入下滑。從統計數據看,這些公司業務分布比較散,產品主要以鑄造類汽車零部件為主。宋紫峰表示,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很多, 但多數規模很小,只是服務于區域市場或配套企業。國際上有些零部件企業巨頭,對下游的掌控力非常大;而國內很多小企業只能依附于車企,沒有什么談判力度。 因此,未來需要培育領軍企業,把整個行業帶動起來。從長期發展的角度,未來汽車零部件行業要迎頭趕上,也要重視國際化布局。
標簽:零部件 行業 盈利 領軍者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