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購房群 買房優惠資源限時領!逃離

哈嘍大家好,京津冀我是趕血拼哥。
先說個共產房消息,人超大興區興海星光里共有產權住房項目將于2023年3月26日進行第三次遞補選房。逃離
這次比較少,針對非京籍家庭,房源剩余2套,其中二居室2套,建筑面積約78平方米。不要忘了線上選房!
今年這樣的撿漏消息不會少,大家及時關注血拼哥,不要漏掉這種撿漏消息!
最近,各省份陸續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發展情況。
在“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的大背景下,地方人口數據變化尤為引人關注。
京津冀情況不容樂觀:繼2021年負增長29.84萬人后,2022年人口流失規模擴大至42.3萬人。
具體來看,北京已連續六年常住人口“溫和”負增長,2022年人口減少最多,為4.3萬人;天津市公布2022年統計公報,常住人口1363萬人,相較于2021年減少10萬人;同期的河北,常住人口7420萬人,減少量進一步擴大,減少了28萬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省市統計局
那京津冀的經濟真的不行了嗎?
選擇“逃離”是因為房價嗎?
沒有選擇“逃離”的剛需怎么辦?
01/
京津冀真的不行了?
京津冀“規劃”是抱團發展的,這三個地區頭牌必定是北京。
北京有強大的產業實力和金融實力,擁有強悍的人口競爭力。
但2014年開始主動“減量發展”后,常住人口減少是一個必然結果。
上海也是如此,京滬這兩年人口減少都是人為限制所致。
天津與河北如果不能承接北京的就業外溢,自然會影響整個區域的人口規模。
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北方的資本、人口、經濟、產業都在往南流。
數據顯示,1982年內地十強城市,南北平分天下。而2022年,南方占9個,北方只剩下北京了。
目前北方只有北京較為發達了,天津與河北在吸引當代打工人的新型產業上能力較弱。
北京的打工人“往就業崗位多的南方去”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位人口學專家也提到,京津冀的經濟分布結構與長三角、珠三角很不一樣,除北京外,其他兩個省份吸納就業的能力相對較弱,而北京又更傾向于“高精尖”,如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但從人口結構看,“現在流入流出的人口中,高端人才畢竟是少數。
而這些“高精尖”繼續留在北京,只會讓北京越來越卷,加速人口的流出。
而最近的熱搜#北京碩博畢業生人數首超本科生#又沖上熱搜,卷上加卷,難道北京未來的就業門檻要到碩士了?
02/
房價門檻越來越高
280萬人有戶口沒房子?!
那北京現在到底有多卷呢?我們直接上數據,以最新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為依據:
90.7萬個集體戶家庭,涵蓋人口總數287.9萬,占常住人口的13.1%。
咱先想想能拿到集體戶口這些人一般都是什么人?
北京集體戶口基本分為兩類,大學生北京集體戶口+員工北京集體戶口。
大學生集體戶口先不算,畢竟這些戶口還會被遷回原籍。
但員工北京集體戶口常見的渠道是:應屆畢業生、留學生、高級人才等。
注意!擁有集體戶口的人已經不是一般人了,基本上是國有企業“高精尖”人才以上!
那他們為什么還維持著集體戶口,沒有真正落戶呢?
287.9萬集體戶口這些人,說白了,還是買房難!
而“高精尖”人才都買不起房,那普通的打工人有幾個能拼過這些人才們的?
前一段時間血拼哥就已經在分享過:
有中介調查顯示,完全不靠父母在京買房的人群中,占比最高的三種人為:互聯網、金融、賣房中介……
北京買房不難是假的,普通人要么身處一線城市紅利行業,要么個人能吃苦。
即便是很多月薪到2萬的都市白領,大多也捂住錢包,不買房,不結婚,都成為常態………
前年貝殼發布了一篇報告《2021城市剛需購房報告》,盤點全國主要城市的“剛需上車基準線”,北京買房最低需要準備106萬!(現在一定比這個還要高!)
昨天中信城四期即將開盤的消息滿天飛,16.5萬的單價也不能阻止項目“一房難求”。
而反觀石景山、豐臺的一些老破小二手房,據粉絲線報,已經掛牌一月無人問津,三年前340萬的房子,現在想350萬出手都難……
在分化加劇的當下,總價300萬預算在別的地方也許能買個帶大陽臺的大房子,或者學區房。
但是在北京,這樣的預算被劃歸“剛渣”,只能放棄學區、資產升值,選擇老破小,或者遠大新,起碼有片瓦遮頭……
03/
小陽春提前收尾
剛需到訪量下跌四成
而最近小陽春轉冷,北京市場降溫明顯。
兩會沒有明確的利好政策,這在市場極高的預期之下等于是個利空。
一家頭部房企北京區域營銷操盤手表示:
相比于2月份,其剛需項目3月至今的來訪量掉了四成,改善項目也降低了20%-30%,明顯感覺客戶質量下降,銷售轉冷。
二手房成交量堪稱北京樓市晴雨表,在整體成交結構中,存量房占比高達八成。
而《天朗觀房勢》統計歷史成交數據稱:
2020年至2022年,春節次月成交量環比漲幅分別為116%、72%和91%,2023年2月環比漲幅84%屬于常態。
從量來看,今年2月成交1.53萬套,也明顯低于2021年3月的2.22萬套,與2022年3月的1.57萬套持平。
今年2月看似猛增,但漲幅和成交總量并不突出,3月的小陽春已經開始轉涼。
部分剛需改善提前“退場”其實就很說明問題了。
除了高企的房價和卷不動暫時躺平的年輕人,其實剛需和部分基礎改善面臨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比如就業,比如穩定收入,這些都是影響是否買房的重要影響因素。
所以北京的剛需只能無奈的寄希望于保障性住房。
目前北京保障性住房主要是共產房+保租房+公租房三類。
此外火爆一時的共產房如今供地在減少,誰都看得出近兩年更多的力量傾向用租房解決大家居住的問題,大力發展保租房,租房網簽等政策今年沒少出,最近北京公積金政策又有新變化!
租房提取公積金可以漲到2000元了,多孩家庭還能提取全部公積金用于房租。
你能接受租房替代買房嗎?如果不接受,披荊斬棘買房的原因是什么呢?評論區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