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網】十月房地產的樓市冷,比北方的出現天氣來得更猛。
小編整理了近期樓市的波動三大變化:購房者變了:維權+退房;開發商變了:不敢拿地,想“活下去”;政策變了:取消預售制。下游
(圖片來源于網絡)
樓市變化的浴產業何背后,對衛浴行業會帶來哪些影響?
1、自處購房者變了:維權+退房
近期,樓市各地的出現售樓處一片“火熱”,但這一次不是波動因為“金九銀十”。從北京上海到杭州合肥,下游從高級豪宅到普通小區,浴產業何維權事件正在數十個城市密集發生。自處
第 一股維權潮的樓市主力,是出現在“產品端”入手了低質樓的業主。
從年初開始,波動就不斷有業內人士斷言,這兩年買到的房屋將會是史上質量非常差的。就連房企大佬也開始勸人別買房。
7月25日,成都正處夏日,烈日炎炎,上千人走出空調房把成都市房管局團團包圍。這些業主來自50多個不同的樓盤,意見卻很統一,開發商要“返還公攤部分精裝費用”,因為——按套內算三千八一平,實際上裝修花了不到一千,室內精裝不合格。
第二股維權潮發生在消費端。
據云房數據中心近期發布了8月份的百城房價走勢統計報告顯示,房價環比下跌的城市有29個,7月份只有13個城市下跌。下跌城市除了北京這樣的,還有像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天津、武漢、蘇州、濟南、成都、溫州、合肥等地。
看到房子價格下調,大部分購房者就坐不住了。
畢竟,很多人買房之后,都會對自己的房價有一個較高的預期,想著10000元/㎡買的,半年之后房子更低也能漲到12000元/㎡。
正因為這個預期的存在,房價一旦和預期稍有偏頗,就開始憤憤不平。
從消費者維權+退房,我們能看出哪些信號?
時代真的不一樣了,一個以房產為投資中心的時代就要結束了。
多年來,我們的房地產市場一直是畸形的,行業內一直進行著各種各樣的行政調控。這給那些對市場一無所知的公眾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房價會一直漲”。但是,只要是市場,就存在波動。此外,由于相應政策的不完善,很多精裝房維權事件頻發,這也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2、開發商變了:不敢拿地,想“活下去”
更惹人關注的是,萬科內部會議上流出一張照片,紅底白字標語“活下去”尤其顯眼。
另外,就拿地情況來說,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全國土地一共流拍了796宗。一線城市土地流拍同比增長了225%,為2012年以來新高;二線城市同比增長了100%;三、四線城市同比增長了121%。
從開發商不敢拿地,萬科喊出“活下去”,我們能看出哪些信號?
這一輪樓市遇冷,已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當萬科的郁亮喊出以“活下去”為目標,碧桂園要轉型做機器人,前十大房企紛紛改名只余兩家留有“地產”相關的字眼時,你就該知道,風向的確變了。
3、政策變了:取消預售制
根據《證券時報》報道,距離廣東省房協內部討論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的材料曝光不到20天,全國第 一個商品房現房銷售試點項目——深圳龍華金茂府亮相了。這意味著,深圳這座內地更先引進商品房預售制度的城市,在預售制度改革方面也率先邁出一步。
“取消預售”,意味著什么?
取消預售制對房企的影響:一是會導致龍頭房企利潤下滑,二是對過度依賴房地產開發貸和高周轉的企業傷害更大,三是會增加建房成本,加速行業淘汰。
但對于廣大有住房需求的消費者來說,現售制是一個大利好。
盡管從表面上看,期房似乎比現房在價格上有一定優惠。但從實際角度考慮,現房的房屋價格基本穩定,不會像期房那樣出現大幅波動。此外,期房只能看到效果圖,實際房屋和效果圖可能差距不小。
4、衛浴進入了洗牌階段
衛浴行業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配套產業,其發展空間自然也受到房地產行業的影響,如今樓市不景氣,也必將殃及到衛浴行業。近日,衛浴妹走訪市場發現,今年家裝建材市場相比往年生意冷清了不少。
①行業冷清
衛浴妹近日在多個家居賣場走訪發現,今年金九銀十,市場普遍冷清,市場門可羅雀,一些賣場的銷售人員稱,近期商家先后推出了各種促銷活動,價格達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但生意仍不見好轉。
②多省推行“精裝修”,終端衛浴店面臨“生死考驗”
今年全國多個城市推行“精裝修”。這對在工程渠道上投入較多的衛浴企業,可以說是一項利好,但對終端經銷商而言,則是一次巨大的沖擊。
③收入減少
某品牌衛浴銷售經理告訴衛浴妹,在終端可以明顯感受到進入賣場的人少了,位置不理想的賣場開始出現關店和撤場,新的賣場招商更困難,與往年“一鋪難求”截然不同。
④優勝劣汰
業內人士分析,房地產行業的政策緊、資金緊、市場走勢不明朗,是導致下游家居行業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專家認為,接下來的行業發展,或將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行業將走向正規化,競爭力低的工廠、品牌將被淘汰,有品牌力、產品力、創新力的企業會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