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北京訊(記者武曉莉)飛速發展5G、十四五人工智能快車,老齡老服不能落下老年人。事業國務院日前印發了《“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和養劃印“十四五”時期,系規要加快推進5G、十四五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老年用品領域的老齡老服深度應用,促進老年用品科技化、事業智能化升級。發展
根據《規劃》,和養劃印將強化老年用品的系規科技支撐。加快推進互聯網、十四五大數據、老齡老服人工智能、事業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信息技術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領域的深度應用。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機協作等關鍵技術研發,提升康復輔助器具、健康監測產品、養老監護裝置、家庭服務機器人、日用輔助用品等適老產品的智能水平、實用性和安全性,開展家庭、社區、機構等多場景的試點試用。
加強老年科技的成果轉化。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老年用品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成果轉化、服務創新及應用推廣,促進產業創新。支持在老年用品領域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加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關鍵共性技術產業化。
發展健康促進類康復輔助器具。加快人工智能、腦科學、虛擬現實、可穿戴等新技術在健康促進類康復輔助器具中的集成應用。發展外骨骼康復訓練、認知障礙評估和訓練、溝通訓練、失禁康復訓練、運動肌力和平衡訓練、老年能力評估和日常活動訓練等康復輔助器具。發展用藥和護理提醒、呼吸輔助器具、睡眠障礙干預以及其他健康監測檢測設備。
推廣智慧健康養老產品應用。針對老年人康復訓練、行為輔助、健康理療和安全監護等需求,加大智能假肢、機器人等產品應用力度。開展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建設,建設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創業支撐平臺,建立一批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生態孵化器、加速器。編制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完善服務流程規范和評價指標體系,推動智慧健康養老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規劃》強調,要建設兼顧老年人需求的智慧社會。首先要完善傳統服務保障措施。對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并向基層延伸。公共服務場所應保留人工窗口和電話專線,為老年人保留一定數量的線下名額。加強身份證信息歸集和數據互聯互通,在更多領域推廣“一證通行”。定期開展拒收現金專項治理。
其次是推進智能化服務適應老年人需求。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進政務數據共享,優化線上線下政務服務,讓老年人辦事少跑腿。持續推進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鼓勵企業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支持終端設備制造商、應用產品提供商、養老服務機構聯動,促進上下游功能銜接。以市場力量為主體推動出臺一批智能技術適老化改造標準。組織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教育培訓,通過體驗學習、嘗試應用、經驗交流、互助幫扶等,引導老年人了解新事物、體驗新科技、運用新技術。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此外,還要長效解決“數字鴻溝”難題。發揮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總結各地創新經驗和舉措,及時推廣并適時形成政策文件。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對各地公共服務適老化程度進行評價,相關結果納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綜合評估。
責任編輯:李佳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