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沿海特色 打造“海岸楓橋”式人民法庭
近日,石獅市首記者獲悉,法院法庭法庭泉州中院公布泉州市首批“刺桐最美人民法庭”,祥芝石獅法院祥芝法庭上榜。獲評據悉,泉州石獅沿海五鎮民商事案件均由石獅法院祥芝法庭負責審理,刺桐年均受理案件約1300件。最美近年來,人民祥芝法庭立足閩南沿海特色,石獅市首發揚愛拼敢贏精神,法院法庭法庭抓實社會治理服務圈、祥芝協同圈、獲評生態圈三個“圈層”,泉州全力打造“海岸楓橋”式人民法庭。刺桐
整合資源,最美構建治理服務圈
據悉,祥芝法庭積極構建“黨建+網格”下沉資源,與沿海鎮村黨組織、派出所、司法所建立“黨建+訴源治理”聯合體,讓干警進網格服務、網格員協助司法成為常態,運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機制收集民意、回應訴求,把黨建紅利轉化為治理效能。同時,該法庭精準對接鎮鄰里中心,設立全省首個“黨建+鄰里”多元解紛中心,集矛盾糾紛信息收集、分流化解、司法確認、統計反饋及業務培訓等功能于一體,創新引入政協委員調解室,充分發揮駐庭調解員作用,切實把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萌芽。此外,還探索“黨建+慈善”模式,結合閩南地域文化,創新對接社會慈善力量參與司法救助模式,增強人民法庭司法輻射力,促進案結事了人和。
多元發力,構建基層聯動協同圈
祥芝法庭創新“一村一室”保姆式服務,按照“一法官掛鉤一村(社區)”模式,每月深入一線協助村居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參與指導化解糾紛,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倡導“一問一答”菜單式普法,打造具有特色的普法課堂,開展庭審觀摩、法庭開放日等活動,以法治文化引領文明鄉風;開展“一案一策”體檢式指導,聯合鄉鎮黨委建立人民調解員駐庭跟班學習機制,對重大案件提前介入、指導化解,并依托司法大數據分析研判基層主要矛盾糾紛、鄉鎮社會治理態勢,提出司法建議,為依法治村提供“法治體檢”。
與此同時,該法庭還創新“法院+部門+行業協會”聯動機制,由法庭多元解紛中心根據案件情況“點對點”分流進行訴前化解,形成矛盾糾紛在部門協會化解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雙向流動解決機制;注重將轄區永寧“鄰里井”等和諧文化納入調解過程,組建一支“普通話+閩南話”雙語精通的調解審判團隊,以在地文化提升認同、以群眾語言消解對立、以地緣優勢促成和解;依托電子卷宗實行全流程無紙化辦案,實現視頻調解、簽署協議、司法確認等全流程“一網通辦”,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訴源治理新格局,讓矛盾糾紛“時時處處可解”成為常態。
精準保障,優化村企共富“生態圈”
祥芝法庭還通過精準司法護航“海絲漁港”、能動司法對接“紡服園區”和生態司法保護“世遺古鎮”,進一步優化村企共富“生態圈”。
具體來說,該庭創新“法庭+村‘兩委’+漁業協會”聯動機制,精準對接漁業專業調解分中心,邀請漁村人大代表參與調解,妥善審結漁貨買賣、漁具維修、漁產品加工等漁事糾紛;為轄區紡織服裝全鏈條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組織干警定期深入園區走訪、調研、座談,幫助園區企業排查經營管理、合同簽訂、勞動用工等方面的法律漏洞;在旅游旺季到轄區世遺點和文旅景點,設立矛盾糾紛調處化解臨時服務站,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建立商鋪誠信經營談話制度,切實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和居民增收創收。
(記者 楊德華 通訊員 許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