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張煜醫生的張煜事件,到底怎么回事,醫生贏涉雖然一開始我猜到了,事醫生賠但還是掉坑的人掉坑選擇了默不作聲。現在結果公布下來了,繼續涉事醫院被罰款165萬,張煜當事醫生被停止執業半年。醫生贏涉
從一開始,事醫生賠這件事兒大致會是掉坑的人掉坑怎么個情況,我門兒清得很,繼續但是張煜我一直默不作聲,一是醫生贏涉不想給自己惹麻煩,二是事醫生賠我認為無論這件事最后如何解決,對于民眾而言,掉坑的人掉坑什么都改變不了。繼續
我非常佩服張煜醫生的勇敢,因為在腫瘤治療領域,如果真的要去深挖這類似的事情,一定還有很多,但如果都挖出來,有一部分可能是真黑料,但也有很多會成為難以洗刷的冤案。就如同魏則西事件,和假藥門事件。因為在惡性腫瘤治療的前沿領域,有很多問題它不是非黑即白的,這當中牽涉多方利益關系,一個巴掌拍不響。腫瘤治療領域,永遠存在未解之謎,因為人永遠想活,做研究的人就是要把人的生命延長到極致,患者也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療,甚至可以不計代價,家屬經常會說“哪怕一線希望,也要爭取”,而對于癌癥本身,有太多人注定要死在它手上,根本就不受人為控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看出這幾方關系中存在的矛盾與不合理?
為什么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腫瘤治療領域還有哪些內幕是大家不為人知的?
惡性腫瘤,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口中的“癌癥”,隨著社會進步發病率是越來越高,并且未來還會更高。很多人歸咎于環境污染,食品安全,控訴年輕人生活方式不正確……如此等等,其實所有那些你們能想得到的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癌癥發病率逐年升高,最核心的原因,僅僅是人活得久了而已。根據2018年統計數據,中國死亡人口23%的疾病歸因是癌癥,2018年中國癌癥新發病率大約為270/10萬,同期美國是534/10萬,日本是798/10萬。而中國人的人均期望壽命是76.4歲,美國是78.5歲,日本是84.2歲。看出來了吧,同日本美國比,中國的人的癌癥發病率不是太高,而是太低,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雖然我們嘴上說,“癌癥很常見,以后每個家庭都會有好幾個癌癥病人。一個人一輩子得上幾種癌癥都不是什么新鮮事。”“癌癥就像感冒一樣。”“應該和癌癥和平共處”……
但它畢竟是要人命的病。
兩年前,我的同事景文兄弟得了滑膜肉瘤。是的,就是魏則西得的那個病,魏則西當年活了4年,根據我們當時對景文病情的評估,預計他大致也會還是這個命運。前年,他出現腫瘤轉移的時候,我們預感非常不好,我們都希望他能挺過去“景文,加油!”感動了很多人。但真的能挺過去嗎?我心里很清楚,景文心里也很清楚,但無論是我還是他自己,其實內心都是不愿意去面對這件事情的。以至于我現在都不敢去打聽他的近況。
為了能活下去,他術后傷口愈合不好,自己給自己換藥,疼得齜牙咧嘴;為了活下去,他自己給自己打下去高出他應用劑量20%的化療藥物,導致了非常嚴重的骨髓抑制;為了活下去,原本無神論的他皈依了基督教,否則我想他都無法接受“為什么我一個兢兢業業救人無數的胃腸腫瘤大夫,年紀輕輕,自己卻得上腫瘤了呢?”為了活下去,就在前不久,他有一次去接受了腹股溝腫瘤復發的手術……
聽我爸講,他年輕的時候我們老家流行過一段時間肝炎,他就得了重癥肝炎,那是70年代,物質還非常匱乏的年代,老爸面臨的不僅僅是重病的問題,還有吃不飽飯,還要干活兒糊口。民間有偏方,聽說生吃蟑螂能治肝病,我爸真的就生吃了好多蟑螂。雖然想起來很惡性,但或許是因為富含蛋白質的原因吧,后來他肝炎還是痊愈了。
人類在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真的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來。景文虧得是學腫瘤專業的優秀醫生,他的手術操作好得一批。若非有足夠夯實的專業知識保駕,保不齊他也會如張煜所講述的那些患者一樣,去接受諸如NKT的治療吧。
行業的亂象,真不是全憑醫生們一手制造出來的,有市場就會有需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性地聽從專業醫生的安排走規范治療的途徑,網上關于腫瘤知識相關的內容魚龍混雜,有這么一小部分患者,一方面他們非常怕死,非常希望獲得最專業,最理想,最好療效的治療,另一方面他們特別恐懼醫生口中所謂規范治療的副作用,于是會想方設法去了解那些效果又好,副作用又少,聽起來又非常高級的治療方法。對的,就是那種價錢非常貴,在專業腫瘤大夫看來特別不靠譜的,甚至有一部分還不合法的治療方法。當然,這些療法大部分主要是不規范,并不觸犯法律。而這些高端療法,往往更容易被掌握在一些看似高端的醫療機構中。
我有一個患者,家里真的是一點不差錢。2013年得的卵巢癌,沒錯,是晚期。初始治療之后大約3年腫瘤復發。這算是一個療效好的卵巢癌比較常規的結局。雖然復發了,但她是屬于有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并且對化療非常敏感。而遺憾的是,她自從第一次復發之后,直到現在,就沒有接受過一次規范的治療。可以說她從2016年到現在,唯一看起來挑不出什么毛病的治療選擇就只有PARP酶抑制劑的治療,讓她有大約20+個月的無瘤生存期。而她在這期間都折騰過哪些地方呢?北上廣最高級的腫瘤醫院肯定是要選擇光顧的,這個不用說,但他們的意見采納不采納得另說,畢竟這還不是地球上最好的醫院,于是她去了美國的梅奧醫院。其實在那兒也沒干個啥,可能給她的治療意見還是沒能讓她滿意吧,后來又去了日本接受免疫治療。
后來腫瘤復發了,腦轉移,建議她局部放療后,打化療,她拒絕化療。再后來,盆腔復發,建議他化療或者手術后再化療,她選擇去做質子重離子。我反復強調即便做了質子重離子治療后,也應該化療鞏固療效,她依然拒絕。再后來又復發了,我又建議她化療,她還是拒絕了。我給她的每次建議,都和逸仙婦瘤的林教授的意見不謀而合。她就這么執拗的堅持和我們認為規范的治療方案持續對抗著。
類似這樣的卵巢癌患者在深圳這個地方非常多。她們普遍經濟條件比較優越,也有一些賣掉房子去美國、去日本治病的。無論國外給他們什么樣的意見,最終他們都會選擇“不走常規路”。也有不少因此而耽誤病情的。其實他們并不是不想活,也不是故意作死,相反,他們普遍都是因為太想活。
人類社會存在這樣一個普遍規律,但凡你想在某方面追求極致的完美,最終結果往往都會以不完美收場。
關于癌癥治療的花費問題,很多人都認為會是無底洞。其實并非如此,抗腫瘤藥物有便宜的,有貴的,有進口的有國產的,有常規的,還有新型的如靶向、免疫相關的藥物。我每次在接受一個新的癌癥患者的時候,都會評估這三件事:第一,這個病還有沒有得治;第二,這個病治不治得好;第三,得花多少錢,以及病人花得起多少錢。
治癌癥一定要談錢,談錢才不傷感情。這次張煜的事件可以看出,對于中國大多數老百姓,癌癥治療的矛盾,大頭其實是錢的矛盾,而最后這個事件崩盤是因為觸犯了規范診療的底線,用不合法的治療給患者做了推薦從而造成的經濟負擔。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浪費了錢,即便是這個方案不是最優解,但凡有效,多數老百姓都會選擇忍氣吞聲的。
我從綜合婦產科大夫,轉行做婦科腫瘤大夫,所看到的,比較讓我震撼的一點就是,相比于天天跟大夫吵架、投訴的婦產科病人,腫瘤患者真的太能忍了。無論是遇到態度不好,還是花費問題,甚至治療上的一些小差錯,腫瘤患者普遍包容度都是相對比較高的。雖然她們心里可能也不爽,但多數情況下都不至于爆發出來。因為她們有更害怕的東西——死亡。她們害怕死亡,害怕得罪了醫生不給她好好治療。
在常規療法,和特殊方案的權衡上,醫生和患方的信息是不對等的,而患者和家屬的信息也是不對等的。對于一些臨近終末期的患者,一些已經沒有多少治療選擇的患者,如果是很錢的病人,醫生可以給推薦一些超說明書的,尚處于臨床試驗階段,或者在其他腫瘤類型見到過療效,但是在這個患者缺乏證據的一些所謂“高級”治療手段。醫生純粹從治病的角度,這個時候,各種高端的治療手段都是可以推薦的,但站在家屬的角度,這個事兒就極有可能成為徹頭徹尾的道德綁架。教授查房的時候,病人眼巴巴看著教授,問教授我這個怎么辦?然后教授說“可以試一下xxx(就是那些所謂的高級療法,一個療程幾萬塊錢打水漂那種)”。家屬在一旁一聲不吭。然后單獨找家屬談費用的問題。
這個時候,家屬能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多數時候,家屬只能忍著內心的各種不爽,硬著頭皮冒著掏空家底的風險去嘗試,最終無奈地人財兩空。
所以,治療癌癥,一定要跟病人談錢。有時候就真的是,有多少錢,續多少命。記得曾收治過一個重慶老鄉,小伙子20出頭,在深圳賣保險,老媽患了卵巢癌,老媽早年是在深圳做保潔的,沒有深圳醫保,只有老家的新農合。她兒子問我用什么方案,標準方案是紫杉醇+卡鉑。但是有進口和國產的區別。進口紫杉醇大約700元一支,而國產的是40元左右一支,一次要用7支。我知道很多教授都對這種國產紫杉醇的療效和安全性產生過質疑。但是我想說,對于這樣的家庭,還有更好的選擇嗎?雖然她兒子一再要求我給他用最好的(最貴的),但是卵巢癌規范化療需要6~8個周期。如果給她用最貴的方案,也許副作用會小,但是兩三個周期后,他說沒錢了,治不起了怎么辦?卵巢癌規范療程后,大約70%的患者是敏感的,有的可以延長無病生存狀態3~5年,復發后也可以再治療,我經手的,活了10多年的也不少,最長的一個已經差不多20年了。如果你給一個昂貴的方案,但是她窮,她治不完療程,還不如給一個足夠便宜的方案,至少讓她有錢把整個療程走完。最后結果好不好再看天意。
一個東北姑娘,媽媽在老家診斷卵巢癌,輾轉來到深圳,最后我管床,很不幸,是個4期的,胸腹水都有,還是血性腹水,預感非常不好。治療期間我多次勸她們回老家治療,這樣報銷比例會高很多。同時,我還告訴她們病人的預后不好,預期壽命不理想,讓家人有心理準備。這家人女兒非常孝順,是借高利貸給老媽治病的,夫妻感情也非常深,老頭子一說起病情眼睛時常閃著淚花。最后她們也采納了我的建議,最后幾個療程的化療回當地打的。
但不幸的是,不到一年,腫瘤復發了,她們還想來深圳治療,但是在門診讓我得知為了給老媽治病,不光女兒借錢了,老頭老太太甚至把老家房子都賣了。這時候我真的有點坐不住了,劈頭蓋臉一頓“罵”。我知道她們是很感激我,很信賴我才來找我,按理說我應該態度好一點,但是我實在忍不住了。“沒錯,我們是救過她一命,但是我很早就跟你們說過,她這個病注定不可能治好,你們應該有這個思想準備。她是遲早要走的,但是你們倆還得好好活。家底掏空了,女兒還沒成家,不用為下一代考慮么?我們只能救得了她一時,最后結局是改變不了的。上次我們搶回來了這些時間,就是給你們機會慢慢能接受這件事。你們這么還是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
為了活命,有時候人真的是沒有辦法理智的。
癌癥治療普遍窘境!
內行人都知道,癌癥治療無非三把刀“手術、放療、化療”。有些聽起來高大上的治療,不過都是這三把刀的變式。如介入治療,其實是手術和化療的結合,伽馬刀、質子重離子,本質上就是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也可以泛泛地歸類到化療中。
無論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介入治療還是質子重離子治療等高大上的治療手段炒得如何火熱,最常規的手術、放療、化療方式,仍然是絕大多數癌癥治療的核心手段,其地位不可替代。
而老百姓普遍喜歡夸大腫瘤治療的副作用,而對腫瘤的本質一無所知,從而以各種理由抗拒規范有效的抗腫瘤治療方案。
人們普遍認為,癌癥是很嚴重的病,癌癥該有會有癥狀吧,應該會很痛吧!
人們普遍認為,癌癥怎么倒霉的事情,不會那么容易降臨到我頭上吧!
人們普遍認為,我得了癌癥,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吧,應該有什么特別科學的飲食或者生活方式可以抗癌吧,精神勝利法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
人們普遍認為,癌癥病人是被嚇死的,是被手術做死的,被化療打死的,被醫生治死的。
人們普遍認為,西醫治療癌癥治標不治本,身體越治越差,死得更快。
人們普遍認為,癌癥是不治之癥,與其手術化療,忍受那種折磨,不如該吃吃、該喝喝,心情舒暢,反而沒那么容易死。
人們普遍認為,癌癥是一個病,得了癌癥都一樣——等死。
……
人們普遍認為的,沒一樣是靠譜的,幾乎都是錯的。
癌癥,通常沒有任何癥狀,所有早期癌癥,無一例外都沒有癥狀。
癌癥發病率之高,一個家庭,三代以內直系親屬中一個癌癥都沒有的概率,不足10%,更常見的是直系、旁系親屬中,能數出若干個癌癥患者。
癌癥發生,絕大多數找不出任何原因,癌癥可能和遺傳、環境等多因素有關,但更多還是屬于隨機事件的發生,活的年頭久了,遇到意外的累計概率總會高一點,要說原因,這個更靠譜。
身體再怎么強壯,再怎么善于養生,無論貧窮、富貴,無論高低貴賤,都有可能得癌癥,沒有什么養生之道是能對抗人類患癌的大趨勢的。
癌癥病人不是嚇死的,告知病情更有利于配合治療,隱瞞病情會導致病人更多猜忌,不再會相信醫生說的任何話,今后你無論講什么,她都會認為你只是再安慰她,她會認為她的病情一定比你講的要嚴重,她會認為她就快死了。
說治標治本,就是假大空,什么是標,什么是本都沒搞清楚,無論化療、手術還是放療,都是直接針對癌細胞的,您說這算是標還是本。
該手術不手術,該化療不化療,該放療不放療的癌癥患者,才會真的死的快,有的病人治療沒多久,因為癌癥掛了,多半不是治死的,因為不治可能死更快。
癌癥不是一種病,是無數重病的總稱。宮頸癌不是一種癌癥,是很多種宮頸癌的總稱,肺癌也不是一種癌癥,是各種肺癌的總稱。所以,同為肺癌,因為具體類型不同,治療方法和預后、生存期可能差別巨大。
在中國癌癥治療的現狀確實會存在諸多問題,但是總體來說是好的,雖然有很多地方腫瘤治療都存在不規范的現象,但相比老百姓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去做選擇,聽取專業意見總歸還是好的。
無論你身處何處,無論你有錢沒錢,無論你自己還是你家人遇到癌癥,我想給大家一點小小建議,或許能幫到大家。
腫瘤的治療主要講規范,不要盲目追求“最好”,最好的未必適合你!發現腫瘤,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規范。規范治療的大致路徑是:
——明確診斷(一定要有病理,病理是診斷金標準)
——全面評估(包括病理評估,和影像學評估,全身的CT核磁該做就得做,這個花費省不下來)
——逐步完成(有的手術按規范需要分步完成,那就老老實實分步完成,前期的手術是為了充分評估病情,病情評估準確了,后期的治療才能做到正確的范圍,不要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術后病理再評估(這一點非常重要,大手術結束了,一定要有非常專業的評估意見,包括診斷要不要變,分期要不要變,病理類型有沒有疑問,手術范圍是否足夠,要不要補充治療,補充治療方案如何定,等等系列問題,都需要逐一搞清楚)
——隨訪策略(癌癥患者是終身隨訪,沒有治愈一說,即便最后沒有死于癌癥,而是死于和癌癥無關的其他病,醫生都不敢說他是絕對治愈的。當然,癌癥會有臨床治愈一說,也就是大約多少比例的人治療后不會復發。但臨床治愈也不是不終身隨訪的理由,只要他不死,你就不敢保證他不復發。)
不要對手術、放療、化療這種經典治療手段有任何抵觸。畢竟絕大多數癌癥的治療還要靠這樣的手段。很多癌癥都不是單一手段能治好的,也有可能需要動用兩種以上的經典治療手段。
去公立醫院治。你可以選擇你心目中最好的醫院,但不建議跑太遠,尤其是中晚期癌癥,需要涉及放化療的病人,就醫的便捷性更重要。
逐級轉診可以報銷最大比例,一般家庭也都能承受。
省下的錢多吃肉,多吃高蛋白,所謂加強營養就是多吃肉,嘗試各種讓病人吃得下去的吃法和品種。對于需要接受放化療的病人,不怕長肉,有肉的更耐造。不要相信什么任何飲食禁忌,如果有,那么只有一條“病人本人能吃得下去,消化得了的東西就是好東西,病人本人吃不得的東西就是禁忌。”任何專家意見都不如你自己的意見,在吃的問題上,沒有誰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
來源:郭大夫科普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