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半速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消息稱,年工暖1-6月,業利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114.9億元,潤增同比下降12.8%,上半速降幅比1-5月收窄6.5個百分點。年工暖
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665.5億元,業利同比增長11.5%,潤增增速比5月加快5.5個百分點。上半速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工暖工業企業“量、業利價、潤增成本”均改善,上半速6月工業生產銷售加快、年工暖產品價格回升、業利企業成本改善,均對工業利潤回升起到了助推作用。
一是受益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和國內建材產品價格上漲影響,6月PPI環比止降轉漲,上漲0.4%,同比降幅收窄至3%;二是國內基建等投資回升,引領企業產銷加快,6月工業增加值增速4.8%,環比增長0.4%,營業收入增速同比增長4.2%,較上月加快2.8%;三是受益石油等原材料價格整體仍低于去年同期,疊加減稅降費扶持政策效果顯現,企業成本壓力繼續緩解,如6月工業企業營收與營業成本增速差回升,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繼續下降等。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6月工業品價格變動影響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比5月回升5.3個百分點。伍超明強調,工業品價格回升“貢獻了全部增幅的90%以上,毫無疑問是本月工業利潤大幅改善的主因”。
國家統計局分析,今年上半年,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呈現“前低后高、由降轉升”走勢。絕大多數行業利潤增速回暖,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利潤顯著改善,消費品制造業利潤增速有所恢復,原材料制造業利潤降幅明顯收窄。
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9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個行業持平,31個行業減少。在主要行業的利潤情況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2%,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0.7%,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4.8%,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72.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40.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32.2%,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31.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29.4%,汽車制造業下降20.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9.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8.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下降6.4%,紡織業下降5.6%,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1.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傳統制造業需要的用工成本比較多,用人比較集中,從這個角度來說因為疫情生產會遇到一定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認為,傳統制造業,比如工礦行業,可能相對來說收入和盈利受疫情影響比較大,而食品加工業由于和日常生活相關,恢復生產的速度較快,所以能更快地扭虧為盈。
據工信部數據,上半年新產業新業態顯露生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5%,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8個百分點。伍超明補充,“從利潤增長結構看,1-6月高技術制造業累計利潤增速為10%,高于同期整體工業22.8個百分點,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持續加快”。
王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工業發展總體來說持續向好,但是也有下行壓力存在。“數據反映,今年由于受疫情和整體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影響,全國各行業整體的收入盈利情況都是處于一個歷史低點。但危中有機的是,1月到今年上半年的總體趨勢是向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