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涼夢 一夢逐一生——懷念袁隆平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聾啞里袁隆平“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男孩中國工程院院士、跑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同志,院士因病醫治無效,頭像托哀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此寄享年91歲。聾啞里袁隆平
24日上午10點,男孩袁隆平同志的跑出遺體告別儀式將在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銘德廳舉行。
今日,院士據媒體報道,頭像托哀來自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一名聾啞男孩吳廣明,此寄在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后,聾啞里袁隆平以跑步作畫方式,男孩用時2小時跑出一幅10公里袁隆平院士頭像,跑出以此寄托哀思。
吳廣明表示,袁隆平院士積極樂觀,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一直影響著他。
“書本里長不出水稻,只有田里才長得出水稻。”這是袁隆平送給年輕科研工作者的成長秘訣——唯有實踐,方不辜負真理。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
當時世界權威遺傳學認為,水稻不具有雜交優勢。然而袁隆平經過在試驗田不斷選種,在1964年發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此后,他耗時9年,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終于成功,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
從1976年到1987年,中國雜交水稻累計增產1億噸以上,每年增產的稻谷可養活6000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