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貓耳殼血腫,犬貓犬貓犬貓骨骼和關節疾病,耳殼骨折,血腫感染性關節炎
文/異鄉念我心
耳殼血腫是骨骼關節耳部較大的血管破裂,大量血液流至皮膚與耳軟骨之間,和關形成充滿血液的節疾或血凝塊的腫包。犬貓均可能發生,病骨以耳廓內側多見,折感有時也見于耳的染性外面或兩側。識病要點耳殼血腫發生時耳殼迅速腫脹,犬貓犬貓有波動感和彈性。耳殼4~5天左右,血腫耳血腫周圍變硬,骨骼關節中央仍有波動,和關7天或更長時間后,節疾血腫變硬,有血凝塊出現。如果感染,則有膿腫發生。耳殼血腫有時可以造成耳變形。發病原因以機械性損傷為主,如抓傷、咬傷、挫傷和貓的外寄生蟲嚴重叮咬時,動物因瘙癢而自我損傷耳殼,是常見的病因。防治方法小的血腫不治也能在數日內自愈。較大的血腫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①對于老齡患耳殼血腫的犬或貓,采用單純引流法減輕耳內壓。
貓方法如下:將動物鎮靜后,耳部消毒,將注射器針頭刺入血腫處,將血腫液抽吸干凈,用青霉素生理鹽水反復沖洗,用聚乙烯管引流。②大血腫發生數日后,在血腫最明顯處切開一小口,排除積血。切口可以是“S狀”的,位于血腫上的耳內殼處,也可以在血腫上做一個或兩個與血腫等長的切口,取出血凝塊后,將耳殼內外皮膚做貫徹縫合,之后再打壓迫繃帶,繃帶3天更換一次,并做傷口常規消毒,縫合10天拆線。注意防止動物抓壞耳繃帶。在各種外力的作用下,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遭到破壞,稱為骨折。骨折常伴發周圍軟組織的損傷,出現異常活動、假關節、腫脹和機能障礙。根據骨折處骨片的數目,分為粉碎性骨折和非粉碎性骨折;根據皮膚(和粘膜)是否完整分為開放性骨折和非開放性骨折;根據骨折線的斷裂方向,可分為橫骨折、縱骨折、螺旋狀骨折和嵌人性骨折等。
貓識病要點①骨折處變形r骨折引起骨移位和周圍軟組織損傷而形成血腫,觸之痛疼,與對稱體位相對照,易發現病患部位。②異常活動:尤其在四肢長骨,形成假關節,他動運動易發現骨折處。③骨磨擦音:骨折斷端磨擦(尤其他動運動時),可以聽到骨斷端的磨擦音。X光片或透視可以確診。發病原因①外力性的,可因打擊、沖撞等機械性外力引發。②從高處摔下(不是很高)發生腰椎或腿骨骨折的,以吃肝肉為主的貓因缺鈣而易發生。③病理性的,骨折發生前因骨髓炎、骨疽或骨周圍組織感染,引起骨組織發炎的,易發生骨折。防治方法預防骨折的發生應防止外界暴力的發生,防止佝僂病出現。骨折發生后,以外固定和內固定技術為主,同時注意適當控制運動和增加營養。外固定術可采用夾板繃帶,石膏繃帶或金屬支架等。內固定根據部位和骨折情況,可采用骨針、骨板固螺釘,鋼絲固定,或骨支架固定技術。
貓本病是一種自發自限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大體型犬的發育過程中,平均年齡5~12月齡,常見德國牧羊犬,大丹犬、圣伯那犬,杜伯曼犬和賽特犬等,雄性犬的發病率略高于雌性犬。病變部位主要位于管狀骨的骨干和干骺端。識病要點突然發生跛行,幾天后跛行可以自行消退,但幾周內可能在另一肢上發生跛行。慢性的發病間隔期可達數月,以尺骨、橈骨、臂骨、股骨和脛骨等管狀骨最常被侵害而發病。本病的發生隨年齡增大而癥狀變輕、間隔期變長,而到18個月齡以后,基本上無臨床跛行癥狀出現。觸診,可以發現痛點。病理切片觀察和X光片檢查有特征性變化,可以確診。發病原因至今不清楚,懷疑與遺傳因素有一定關系,發病率與一定品種有關,營養與骨生長的關系是否適宜,也可能是發病原因之一,但未被實驗證實。防治方法常用對癥治療的方法,即消炎,止痛,可以采用消炎止痛劑。
貓感染性關節炎是病原微生物侵害關節而引起的一種關節炎。可能由于外傷、血源性感染而引發。關節骨和軟骨被破壞的,功能不易恢復。識病要點患病關節腫大,疼痛,關節腔內積存滲出液,可能是漿液性的,時間稍長纖維素滲出后呈纖維素性的,化膿后則為膿汁。患病肢跋行,不敢負重。感染后期則關節不靈活,甚至形成死關節。體溫升高,血檢:白細胞總數有炎性變化。X光片顯示關節周圍骨質增生,關節面不平滑,關節穿刺液中白細胞數顯著增多,有膿球和細菌。發病原因①外源性的感染常因關節透創、關節切開術或關節腔穿刺時污染而引起感染,或者關節周圍組織發炎后,病原菌侵害關節。②血源性感染。其它組織器官發炎,病原菌經血流轉移到關節,引起感染性關節炎,是繼發感染,常見于泌尿道感染、肺炎、臍帶炎等疾病的過程中。防治方法①排出膿汁:做關節腔穿刺,或者切開排膿,沖洗后,注入抗生素藥物和配合用藥。②做藥敏試驗,選出敏感的抗生素,以盡快有效地控制感染。③為防止關節粘連,應注意適當活動關節。
貓好了,這次就先分享到這里了,你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文章為原作者內容,請勿轉載,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