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院舉域性營養由我院臨床營養科牽頭的辦川四川省區域性營養創新平臺申報啟動會在行政樓一會議室舉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原副司長張志強,省區申報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藥物食品處處長曹力,創新我院科技部等多個職能部門負責人以及省內數家高校、平臺疾控中心、啟動醫藥及餐飲食品企業代表共計2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院舉域性營養
四川省區域性營養創新平臺是辦川根據《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和《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要求,由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省區申報華西公共衛生學院、創新基礎與法醫學院等)、平臺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啟動成都中醫藥大學、院舉域性營養四川旅游學院等為代表的辦川科研機構或高校,與企業等多方聯合建立的省區申報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應用聯盟。平臺主要基于臨床營養和老年人群營養關鍵診療技術研究,同時開展四川省特色食藥同源物質開發和川菜工藝標準化、營養健康化研究,致力于推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適老均衡膳食等特殊膳食產品研發和相關產業發展。
會上,我院臨床營養科就區域性營養創新平臺申報背景和籌備工作進行了匯報。介紹了國家衛健委有關建設區域性營養創新平臺的政策、申報程序以及全國現有的1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公示營養創新平臺建設情況,然后從研究人群、研究方向、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四川省區域性營養創新平臺的初步設想。
隨后,與會專家積極交流,建言獻策,臨床營養科胡雯主任主持。張志強副司長對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國民營養行動計劃》等文件進行了深度解讀,并指出區域平臺的建設應以科研為基礎、市場為平臺、產品為推手,積極開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制及臨床評價。曹力處長建議擴大區域輻射范圍,可考慮聚焦成渝、西南地區優勢資源,實現平臺共建共享。我院循證醫學中心李幼平教授強調今年是國家“十四五”開局之年,該平臺的建設應以西部地區人群健康問題為導向,研究結果應與國際接軌,做好頂層設計。四川省旅游學院教務處梁愛華處長建議平臺要充分利用西部優勢資源,深入挖掘我省川菜、藥食同源食物,促進川菜及特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大數據、中醫藥等其他領域的專家也分別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為平臺構架的完善提供了極為有益的建議。參會企業代表均表示,愿意加入“四川省·區域性營養創新平臺”申報及建設,從產業的角度推動平臺項目落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