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滬港通是劉憶人民幣國際化里程碑
2014-11-24 20:59:00 作者: 彭媁琳 評論: 字體大小 T T T 掃描到手持設備
劉憶如指出,滬港通開通后,滬港化里資金從香港北上的通人意愿比南下還要高。(中評社彭媁琳攝)
“滬港通”11月17日上路,民幣成為亞太財經界的國際重大事件。香港北威國際集團24日在臺北舉行“北威冬季論壇”,程碑討論滬港通對亞太金融業帶來的劉憶重要影響。香港交易所內地業務發展高級總裁許正宇指出,滬港化里滬港通是通人繼歐元誕生后,最重要的民幣經濟變革政策。
包括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國際前“財政部長”劉憶如、程碑許正宇、劉憶中國清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雙聘教授何佳、滬港化里元大寶來證券董事長賀鳴珩、通人群益投信總經理賴政升、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等財經專家與會。
劉憶如指出,自今年4月10日中國宣布要啟動滬港通試點后半年內,上海綜合指數上漲了18%,香港恒生指數也上漲的5.5%,可見滬港通對大陸和香港股市帶來的影響。
劉憶如認為,資金從香港北上到上海股市,比中國資金南下投資香港股市,還要來得熱絡。像是滬港通開通的第一天,當天130億元人民幣的交易額度,馬上就被用光,但是中國資金買香港股票的熱度則不如預期。
劉憶如表示,滬港通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未來MSCI指數也可能把大陸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投入中國市場。
負責操盤滬港通的許正宇表示,國際分析師認為,滬港通對中國和香港股市的影響力,不只是兩地市場的開放與兼容,將進而影響整個亞太投資市場的發展,被譽為是繼歐元誕生后,最受注目的經濟變革政策。
許正宇認為,滬港通是歐元誕生后,全球金融界最重要的變革。(中評社彭媁琳攝)
何佳認為,中國A股中的旅游業、輕工包裝、家電、零售、服裝紡織等產業的本益比,低于香港股市,因此這些產業會成為滬港通之后,股價最容易受到刺激而上漲的產業。另外,醫藥、金融、機械、化工等產業,也都會獲得香港和國際資金的挹注。
何佳也指出,滬港通第一天,香港購買大陸A股的130億元人民幣額度,在下午1點57分就用完了,而港股通的105億元人民幣額度,首日僅用了17.7億元人民幣,這顯示出兩地參與者的結構不同,而且海外的融資成本比中國本地還要低,因此資金更希望擁入中國投資股市。
200多位財經人士參加北威冬季論壇。(中評社彭媁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