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采購引發的攻防新一輪藥品降價潮正在掀起……
3月5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了《(2019)16號關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本市部分高價協議藥品價格調整的大戰帶量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顯示,采購多款“4+7帶量采購”未中標品種企業主動申請降價,中藥納入上海醫保支付藥品協議采購價。生存包括諾華、邏輯正大天晴、攻防石藥歐意、大戰帶量齊魯制藥在內的采購多家藥企紛紛榜上有名,其中正大天晴的中藥甲磺酸伊馬替尼、齊魯制藥的生存吉非替尼的新定價都低于集采中標藥品價格。
3月4日,邏輯浙江藥械陽光采購平臺接連發布公告稱,攻防禮來主動申請下調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價格。大戰帶量同日,采購浙江華海藥業亦宣布主動申請下調“4+7帶量采購”中的中標品種厄貝沙坦片、利培酮片的價格……
面對“來勢洶洶”的“帶量采購”,國內外藥企們正在紛紛下調價格守住原有市場份額。記者采訪中發現,未中標的藥企們也開始主動降價,希以借此搶占集采外的市場。攻守之間,市場正在悄然生變。
而帶量采購也稱為兩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崔昳昤認為,4+7帶量采購可能引起藥品市場格局的重新劃分。匯宇制藥董事長丁兆則稱,帶量采購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創造了參與競爭的機會,但應該借鑒英國部分經驗,應按照通用名品種來劃分,所有的規格換算成最小單位來進行集中采購。
價格下降
“這幾年,醫藥行業兩個字可以代表主旋律,即降價。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抗癌藥進口零關稅以及帶量采購等等,一系列政策圍繞的都是降價。”國藥集團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崔昳昤透漏,國藥工業整合以后,下面有十幾家工業企業,去年和今年管理層們談的事情幾乎都是4+7帶量采購,大家判斷下來覺得這可能將引起行業重新洗牌,是一個會影響企業大局的問題。
應該說,自宣布4+7帶量采購推動試點時,在業內就引起不小的震動。直到目前,試點城市在持續擴大,藥品的價格下降平均達到了50%左右。藥品產業格局,乃至藥企們的市場份額格局正在進行著快速變化。
4+7帶量采購,在醫藥界,稱為是新醫保部門對于藥品價格管控的第一招,2018年12月6日公布這一帶量采購試點,即由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或計劃單列市參與。
帶量采購是在集中采購的基礎上提出的,指的是在藥品集中采購過程中開展招投標或談判議價時,要明確采購數量,讓企業針對具體的藥品數量報價。這種明確采購量的采購方法被稱為帶量采購,也是我國多年來藥品采購一直爭取達到的目標。簡單地說,帶量采購可以理解為大型“團購”,明確采購量,低價者中標,帶量采購可以通過企業間的市場化競價,起到以量換價的作用,降低采購藥品的價格。
4+7帶量采購模式,從規則上來看就透露出其非一般的“影響力”。
抗癌藥位居重磅創新藥序列,一直作為“高價藥”存在于市場。在2018年12月發布的“4+7帶量采購”名單中,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易瑞沙)作為少有的抗癌原研藥入選。集采中選品種表顯示,該藥品價格降幅達76%,從原本2280元/盒,降到547元/盒,并能醫保報銷。
在醫藥界人士們看來,此次4+7帶量采購正式拉開了新一輪的藥品降價趨勢。
在“4+7帶量采購”名單公布9天之后,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于調整吉非替尼片掛網限價的通知》稱,根據企業申請,將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生產的吉非替尼片掛網限價由1585元/盒,調整為498元/盒。這一價格比阿斯利康中選的同品種、同品規吉非替尼片低了49元。
2018年12月29日,遼寧省藥品耗材集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于執行42個藥品降價結果的通知》,其中齊魯制藥價格聯動再次下調27個品類藥品價格,而齊魯制藥的吉非替尼片也由1562.6元/盒,降到了498元/盒,降幅達68%。也是此次42個降價藥品中,降幅最大的。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齊魯制藥的吉非替尼片已陸續在山東、吉林、浙江、黑龍江、北京、陜西等地主動降價。
4+7帶量采購,第一批中標品種25個,平均降幅52%,最高達到96%。上海4+7帶量采購時,國藥大部分沒有中標,因為涉及到部分原創藥,價格太低難以覆蓋成本。
就崔昳昤的表達中來看,這場4+7帶量采購中,未中標、或者說棄標的人也未見的有多么不開心,但一個憂慮卻始終存在,即產品進不了醫院,入門券沒有了,未來怎么辦?而中標的人也沒并沒有有多高興,因為價格降得很低,他們也擔心未來的盈利空間。
崔昳昤認為,有關部門要關注制藥企業們的生存狀態、生存空間,包括盈利空間。目前,國內醫藥界的統一觀點是要做創新藥、要做原創藥,這些都是需要錢的。如果這一輪試點帶量采購后,藥企們在盈利空間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擠壓,他們還有多少空間做創新藥?
國藥、石藥、恒瑞醫藥等多位人士看來,如果4+7帶量采購對于利潤空間壓縮太大,那么隨著部分產品退出招標,中國的藥品市場格局將產生重大變化。由此,中國制藥產業也將迎來部分藥企難以生存,甚至倒閉的形勢,行業進入洗牌期。
崔昳昤建議,有關部門應該高度關注這一情況。因為一個政策的出臺,首先你要關注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最好是4+7帶量采購第一輪試點結束做個小結,評價下得失,再穩步地推廣。
建議
匯宇制藥董事長丁兆認為,4+7帶量采購在一定程度上看,也有積極的因素,為部分企業提供了入門的機會。
以匯宇制藥為例,該企業到目前成立也就8年多時間,第一支藥品即通過帶量采購在英國銷售。或許因此緣由,丁兆對帶量采購的認識、理解、看法是少數者。
丁兆認為,在帶量采購方面,匯宇制藥是受益者。如果沒有集中采購,盡管藥品達到國際質量標準,也過了一致性評價,但可能連進一家醫院都很困難,特別是大型醫院。集中采購的到來,對于類似于匯宇制藥這樣的企業來說,給了其在國內參與市場競爭的機會。
丁兆認為,集中采購到4+7帶量采購,對于整個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好事,毋庸置疑集中采購肯定會降低藥價,消除一些不合理的中間環節,為國家節省醫保資金。歐美發達國家也都是如此操作,只不過每個國家做的具體形式不同。
據丁兆介紹,美國是通過PDM,德國是通過商業保險,而英國是全世界做帶量采購最徹底的國家,它的好處顯而易見。
如英國,帶量采購分為六個區域,每個區域100%中標,而對比國內是4+7,60%到70%的中標額。英國也規定,一家企業最多的市場份額不能超過70%。也就是說英國一個企業最多能中三到四個區域,這樣的好處是確保多家企業對于藥品供應的穩定性。如果一家企業因為特殊原因無法供貨,還有其它的企業替代。但是中標企業單一指標就是100%中標。
而一個共同的情況則是,無論英國還是美國,亦或中國,面對未來的不確定,企業們主動降低姿態,搶占市場成為第一要素。
就國內來看,對于已在“4+7帶量采購”中有品種中標的企業來說,11個城市將會把年度用藥量的70%的市場份額交給獨家中標企業,有數據顯示,這11個城市的用藥總量約占據全國30%的份額。中標企業如何積極以帶量采購的價格搶占剩下的70%全國市場或成接下來工作的重點。
日前,華海藥業在浙江宣布主動申請下調厄貝沙坦片、利培酮片的價格,正是華海藥業在“4+7帶量采購”中的中標品種。以厄貝沙坦片為例,賽諾菲公司為原研廠商,隨后進入中國市場。國內生產廠商主要有正大天晴、恒瑞醫藥、北京海燕藥業有限公司、華海藥業、廣東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
在市場占有率方面,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藥物綜合數據庫(PDB)數據顯示,賽諾菲的產品占據了絕大部分國內市場份額,而恒瑞醫藥的產品在國內也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華海藥業雖然在“4+7帶量采購”中中標,但畢竟只是部分市場,在市場占有率不高的情況下,以集采價格迅速聯動全國,或可為其形成競爭優勢。
而細究企業們主動降價的動因,還要歸結于政策的驅動。國家醫保局在3月5日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醫保配套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顯示,“4+7”集采中選價將作為醫保支付標準,并對招標中未中選藥品的價格作出了調價要求,鼓勵非中選企業主動降價,向支付標準趨同。
《意見》還規定了非中選藥品2018年底價格為中選價格2倍以上的,2019年按原價格下調不低于30%為支付標準,并在2020年或2021年調整到以中選藥品價格為支付標準;非中選藥品2018年底價格在中選價格和中選價格2倍以內(含2倍)的,原則上以中選價格為支付標準。
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公布的降價名單中,正大天晴、石藥集團的產品均為未通過一致性評價的品種,根據《意見》規定,藥品集采招標中,對于同一通用名下未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品種,不設置過渡期,要求2019年支付標準不高于中選藥品價格。
“如果4+7帶量采購第二批試點推進時,上述醫保配套措施伴隨跟進,那么企業們積極主動降價將成為大趨勢。”海正藥業一位高層認為。
“當前的中國醫藥行業進入有史以來最困難的發展時期。企業受到內外雙重壓力,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加劇。中國醫藥國際化受阻。另外一方面國內行業市場監管和政策,特別是4+7采購等政策未能做很好的銜接,企業面臨著生存的壓力,不利于加大創新投入,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國家要進行頂層設計,構建一個讓醫藥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北京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于圣臣表示,在招標過程中應該給予支持,以鼓勵大家積極地對常用的普通藥進行質量提升,質量提升了,價格也要合適。一些療效好、安全可靠的藥品,希望能在醫保方面給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