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居安比爾蓋茨有句名言:“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p>
聯想的思危柳傳志也說:“我們一直在設立一個機制,好讓我們的預防業病經營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大企對手的居安機會就來了。”
華為的思危任正非也認為:“華為應該時時為自己準備過冬的棉襖?!?/p>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也常以“始終戰戰兢兢,預防業病日日如履薄冰”來自律。大企
可以說,居安古今中外,思危任何保持基業長青的預防業病企業無不將“危機感”作為激勵企業員工和促進企業萌發創新理念的原動力。
我幾年的大企時間,一直在處理不同機構的居安醫療投訴和醫療糾紛。大多數投訴和糾紛都是思危因為院內服務與承諾不對等引起的。
面對顧客的預防業病質疑,甚至謾罵。我們要保持心平氣和,與顧客分析利弊,幫助他們獲得目前情況下最好的結果。
每一次的醫療投訴,大家都不愿意發生,所以每個人都往外推。而我卻不能退,只能硬著頭皮接下來?;蛟S是傻人有傻福,那段時間我學到了很多。我處理的投訴或糾紛,其結果不但會得到顧客的諒解,同時還會產生新的顧客消費及推薦。而我處理事情使用的態度說出來大家可能會笑,就是:有一說一,不說慌。
投訴及糾紛顧客愿意跟我們分享他們的體驗,是幫我們完善服務呀。而有的管理者,會漠視這類顧客,盡最大的力量找理由替自己團隊開脫。
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或許是門診的價值觀是以醫生為中心。
而我們卻是以顧客為中心在做口腔服務。
從另一方面,大家想,如果您想提高門診整體服務質量,大概會請一個咨詢團隊吧。我們說說咨詢團隊需要的花費,我在2012年咨詢的時候,像門診服務質量提高這樣的單子,要收基礎費用30萬。
而處理好投訴及糾紛顧客,可以讓我們省下這幾十萬。找到這個關鍵點(顧客愿意買單的點)做服務提高。
當我們遇到狀況時,都想著無論花多少錢,都要解決。而當我們經營順利的時候,卻忘了當時出狀況時候的感受,忽略與漠視,會給未來的經營,埋下地雷。
有的人會說,我們家做的很好,根本沒有糾紛和投訴?;蛟S您說的是真實的。而有一類顧客,當他們不滿意的時候,他們不會說出來,因為太浪費時間和精力。他們會直接行動,換一家就好。
參考書籍:陳偉《騰訊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