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的黃河路上海,霓虹養眼,繁花萬花如海。火現”
近日,實中電視劇《繁花》在總臺央視電視劇頻道(CCTV-8)熱播,不住聚焦改革開放初期的黃河路上海,講述了以青年阿寶(寶總)為代表的繁花小人物,抓住機遇、火現施展才華、實中改寫命運、不住自我成長的黃河路故事。
這部劇帶觀眾穿越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繁花上海,不少人為劇情而沉迷,火現也有人因場景而懷舊。實中小腳褲、不住夾克衫、奶油蛋糕、大白兔奶糖……“上海腔調”曾被這樣帶向全國。
那時的上海,在你印象中是什么樣?隨“寶總”一起重回風起云涌的滬上歲月????
01
??一個時代??
??“左手抓外貿、右手搞股票。”
劇中,青年阿寶身處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上海,乘著經濟快速發展的東風,他成為黃河路上無人不知的“寶總”。
“寶總”靠股票發家,第一桶金就在??西康路101號。
這里坐落著上海第一家證券營業部,也是改革開放后中國證券市場的起點。
△左圖為上世紀80年代末西康路101號門前,右圖為今日的西康路101號(靜安區體育館)。
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中國的證券市場誕生。1992年初,上海推出股票認購證,無限量發售,有效期一年,每張30元,憑身份證購買。
△1992年,上海證券交易所門前每天吸引上萬股民。
△初代股民收藏的1992年初滬上首次發行的“股票認購證”
如今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已躍居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及全球最活躍的證券交易所之一。
劇中的??外灘27號“外貿大樓”,現實中原為昔日“洋行之王”怡和洋行大樓。1955年,大樓產權收歸國有后,長期作為上海市外貿局的辦公大樓。
△1928年的怡和洋行大樓(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和美國國家檔案館供圖)
劇中人物“汪小姐”就職的??“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真實存在,這里見證了上海紡織業的變遷。
那時,外貿進出口權歸屬國家,當時的“汪小姐”是國有企業的外銷員,也是負責出口指標的“關鍵人物”。
2005年,根據中國入世的協議安排,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配額取消,外貿人在外貿配額取消后經歷了令人難忘的涅槃轉型。
△如今的“外灘27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里面有美食、美術館等。
02
??一條街巷??
??“你以為吃的是龍蝦,實際上吃的是機會。”
劇中多次出現的??黃河路,儂記得伐?
現實中的黃河路,短短755米,一刻鐘的腳程,卻承載了那個年代的輝煌記憶。
1992年,一位到上海出差的外地人發現南京路確實繁華,但飯店有點少,到飯點卻吃不上飯,便寫信提議在南京路旁增設一些飯店,附近的黃河路成了首選。
1993年,黃河路成為了“上海美食一條街”。當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外地人來黃河路開飯店創業,鼎盛時期,黃河路上擠滿了90多家飯店。
△高低錯落、泛著七彩顏色的霓虹燈廣告牌是黃河路的特色。(圖為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黃河路,源自《黃浦區續志》)。
從前,講究的老上海人,都去黃河路吃飯。來這里的都是潮人精英,人手大哥大,分分鐘就是萬元生意,“你以為吃的是龍蝦,實際上吃的是機會。”
黃河路上飯店的名字也各具特點:金八仙、粵味館、雅園、來天華等,一年四季不斷推出各類菜肴和點心。
飯店的招牌菜突出海鮮、河鮮,中西合璧,隨賣隨燒。有些大飯店還會聘請名廚,燒出“珍品”菜,海派新潮,又很適合上海人口味。
劇中的“至真園”,現實中的原型是??苔圣園,1993年開業,是當時最早入駐黃河路的本幫菜館之一。
如今,隨著消費業態的轉變,黃河路上的部分歷史建筑已經遷移或拆除,這里逐漸變成游客們的打卡休閑地。
03
????一種生活方式????
??“能夠遇見彼此,就是最大的運氣。”
離黃河路不遠的??南京路,上世紀九十年代時是上海老字號的聚集地,號稱“中華商業第一街”。
△那時的南京路,還不叫步行街。
△如今的南京路步行街
劇中的南京路上有兩家大商場,滬聯商廈和服飾公司。現實中滬聯商廈,其實正是現在的??華聯商廈。
“阿拉在??人民廣場大屏幕下碰頭。”這句話是上海人的接頭暗號,也是一代上海人的回憶。
1994年,人民廣場豎起了一塊大屏幕,這塊大屏幕在當年的街頭十分醒目,成為浦西的地標之一。
2002年,由于人民廣場改建,這塊帶有時代記憶的大屏幕被拆除,但它仍存在于不少老上海人的心底。
△如今的上海人民廣場
04
??一種腔調??
??“老話來講,穿西裝要人穿衣,不讓衣穿人,要遠看、近看、站著看好看。”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上海,緊跟國際潮流,時尚產業蓬勃發展,新的服裝樣式層出不窮。定制西裝、連衫裙、大波浪……無不體現著當時新潮大膽的上海。
△上海人穿衣服,不但講究新潮,還考究做工、“要優雅”。
當時,??華亭路是上海人的購物天堂,這里還是“上海第一服裝街”,每天都擠滿了人,無數時尚、新潮的商品從這里誕生。
很多人花半個月工資,在華亭路上買到人生第一條牛仔褲,也有不少外地人來上海出差、旅游,也要從華亭路帶幾套時裝回去。
△華亭路的“黃金時期”,每分鐘客流量超百人,每天約有10萬人蜂擁而至。
華亭路的衣服有腔調、有檔次,剪裁得體,還時髦,放在今天來看也不過時。八九十年代的“喇叭褲”“阿美褲”“文化衫”“工裝褲”“松糕鞋”……都是從華亭路流行開來。
很多個體戶是在這里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成為最先富起來的“大戶”。
華亭路的熱鬧繁華一直持續到2000年,為了還路于民,服裝市場移到襄陽路,這條馬路重歸平靜。
△現在的華亭路,適合Citywalk。
05
??一個標桿??
??“這間包間就是你的噱頭,人家開的是皮包公司,你也一樣,不過你的皮包比別人大,和平飯店。”
打開地圖,搜索??和平飯店和??外灘27號的距離,你會發現兩者步行距離僅不足200米。
△和平飯店是上海第一幢真正意義上的十層以上大樓。
那個年代,和平飯店是酒店標桿。劇中,“寶總”包下一晚就需要花費80美金和兩包中華煙的“英國套房”,就是為了做生意。按“爺叔”的話講,這就是他的“噱頭”。
△和平飯店“英國套房”
上世紀九十年代,和平飯店是“飯店圈”的格調頂流,入住其中,能體驗到那時國內很稀罕的空調系統、電梯、室內電話、單獨沖淋房等。
它更是一座與時俱進的城市博物館,20世紀30年代起,這里已然成為上海舉辦上流社交派對與奢華晚宴的首選。
△和平飯店定格了歷史上的上海,見證了滬浦風云,演繹了上海灘的變遷。
如今的和平飯店,是上海外灘歷史建筑風景線上的標志性建筑,人氣依舊穩居C位,更是上海的城市“名片”。
當1992年的“寶總”在和平飯店的套房里跳繩時,鏡頭掃過窗外,一江之隔的,是還在建設中的??東方明珠。
△@上海張爺 在1992年拍攝的建設中的東方明珠
如今的外灘和東方明珠,是上海的標記和符號,濃縮上海百年滄桑巨變。
你的上海記憶是什么?
是當年憑票購買的一塊上海牌手表??、引以為豪的永久牌自行車、擺在家中的蝴蝶牌縫紉機、媽媽衣櫥里的上海時裝??,還是滿街飄香的咖啡味??、滿口香甜的蝴蝶酥、藏在大白兔奶糖里的童年往事???
在評論區留言
和“寶總”一起聊聊
你的上海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