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源超級大國化改變全球資源流》一文稱,美國在無法制止原油價格下跌勢頭的利用情況下,舉世矚目的頁巖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11月27日開會。對沙特阿拉伯和歐佩克來說,氣沙無論結果怎么樣,特抗會議都很可能成為主要產油國失去特權的衡油重要轉折點。以頁巖革命為契機,美國原油、利用天然氣和煤炭等資源高價時代走向了終結。頁巖
美國改變全球能源流通
據美國能源部宣布,氣沙美國今年的特抗頁巖油產量達到了每天450萬桶。加上“以往型”原油產量,衡油美國的美國原油產量達到每天900萬桶,躍居世界第三位。利用
美國實現了頁巖油的頁巖自給自足,導致從尼日利亞的原油進口銳減。失去銷售對象的尼日利亞原油在亞洲尋找新的買家,引發了“競相推銷資源現象”。
此外,由于美國原油產量激增,以對歐洲的出口為主,汽油等石油制品的出口急劇增加,2011年美國時隔62年再次成為一個石油制品的凈出口國。
現在,美國頁巖氣產量占天然氣總產量的40%,預計將來會成為超過“以往型”天然氣的主要天然氣。
頁巖氣增產引發天然氣價格下跌,致使發電用的原料由煤炭變成了天然氣。因此,美國的煤炭需求量急劇下降。美國國內過剩的煤炭也開始銷往歐洲和亞洲。這對把歐洲作為主要天然氣供應對象的俄羅斯來說并非小事。
天然氣過剩的美國準備以液化天然氣方式,向以歐洲和日本為主的亞洲國家出口。日本預定從2017年起進口美國天然氣,目前正在美國建設天然氣液化設施。
俄羅斯也在與中日等亞洲國家接近。中俄兩國今年5月簽署了此前談判一直沒有進展的天然氣長期供應合同。這個長達30年總額4000億美元大單的簽署,也有美國在世界天然氣市場崛起的因素。
對日本的電力公司和天然氣公司以長期合同方式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卡塔爾等中東國家來說,也并非事不關己。對比各項條件,恐怕進口美國產液化天然氣對日本更加有利。對習慣了賣方市場的中東天然氣供應國來說,將迎來一個嚴冬。
換言之,頁巖革命使美國成為資源超級大國,頁巖革命帶來的資源正在給世界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的流通帶來巨大變革。
資源大國爭奪亞洲市場
日前,日本住友商事全球調查公司總經理高井裕之對亞洲地區天然氣和煤炭需求進行了展望,他為歐洲和中東對亞洲需求的期待之大感到吃驚。
該公司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進行測算,世界石油需求總量2011年是4108百萬噸油當量,到2035年將達到4661百萬噸油當量,增長13%;天然氣將由2787百萬噸油當量增加到4119百萬噸油當量,增長47%;煤炭將由3773百萬噸油當量增加到4428百萬噸油當量,增長17%。
需求量唯一可望增長的是亞洲。美俄、中東、非洲和澳大利亞這些主要的資源生產國家和地區正在對這個成長市場發起銷售攻勢。
高井預測,由于地緣政治風險消除和美國頁巖革命,近幾年罕見的世界石油和天然氣過剩情況至少將持續3年到5年。在供求關系緩解、資源價格低迷的情況下,圍繞供應對象的爭奪戰已經打響。
剔除美國這個原有的出口大市場,在亞洲原油市場爭奪不斷的情況下,日本可以降低高達80%以上的對中東依賴程度。與此同時,在價格和交易條件等的談判中也會處于有利地位。
沙特操縱油價時代終結
如何制止從7月起暴跌近30%的原油價格下跌呢?世界關注的焦點對準了最大產油國、迄今一直充當原油價格協調者的沙特阿拉伯的舉動。
似乎沙特阿拉伯預測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在每桶60美元至80美元之間。如果持續低于每桶80美元的水平,那么就會出現停產的開采企業,進而導致美國減產頁巖油。沙特阿拉伯的戰略是憑借積蓄來渡過目前難關,進而打垮美國的頁巖油開采企業。
沙特阿拉伯的這一判斷過于天真了。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首席經濟學家野神隆之認為,美國頁巖油開采企業的80%將開采是否合算的分界線定在每桶60美元以下。
實際上,美國能源部11月發表的頁巖油生產相關調查報告說,得克薩斯州等主要頁巖油產區的12月生產預測將高于11月,創最高水平。與沙特阿拉伯的愿望相反,美國頁巖油的生產依然十分活躍。
沙特阿拉伯隨心所欲操控原油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通過頁巖革命掌握了資源這一武器的美國掀開了一場新的能源戰爭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