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皮耶洛.費魯西(Piero Ferrucci)
彈性
順者昌,仁慈人生逆者亡
世事無一不變。吸的意我們的引力軀體會變,想法會變,想完情緒會變,全掌週遭的控人人也是。我們的生神愛情、友情會變,話則財務、接受較明人生規劃會變。外比引發我們喜怒哀樂的仁慈人生因素會變,政治情況會變。吸的意時尚會變,引力氣候會變,想完即使變化本身也總在改變。全掌
在瞬息萬變的宇宙間,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提供永恆保護和安全的據點。要存活,唯一的方法就是順勢而為,不斷順應往往大出我們意表的意外——適者生存是也。反過來說,在恆常變動的情境下一成不變,要不被淘汰也難。
進化史告訴我們,生物界的任何微枝末節都是適應力的謳歌。昆蟲的眼睛、熱帶鳥類的鮮亮羽毛、海豚的鰭、飛狐的骨骼、變色龍的偽裝策略、人腦的運作,在在都是順應不間斷的改變的見證。不能適應環境的動物,都會落得恐龍一般的下場。
而今,科學界和科技圈不只探研生物界能屈能伸、適應環境的特色,更試圖仿效。未來以適應光學原理研發的望遠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地球的大氣層有如一個濾鏡,會模糊、扭曲來自太空的影像。對準遙遠星球的新型望遠鏡勢必要將大氣層因素考量在內,同時根據它的紊亂情況以每秒數百回的速率調整鏡片,鉅細靡遺地修正。如此,即使是過去對我們來說總是一團迷霧的太陽系外的星球,也能傳回清晰精準的相片。這是一個深具象徵意涵的發明:只要適應調整,我們就能看得更遠,不一定要超越障礙。
軍事策略上,誰比較靈活誰就是贏家。因此,比起西班牙無敵艦隊笨重緩慢的大帆船來,輕盈快速的英國戰艦就佔了優勢。適應力也是商場的祕密武器;在商場上拘泥守成,無異於自取挫敗。乾旱的時候賣雨傘、學校放假的時候賣教科書,永遠也發不了財。反之,敏於嗅聞源源不絕的市場需求的人,不但活得好,而且財源滾滾。
適應是一種務實的智慧。一個人懂得活在當下,敏於觀察變化的蛛絲馬跡,就有足夠的配備和柔軟去適應新環境。這樣的智慧來自一個領悟:人不可能掌控生命中的所有環節。掌握實際狀況是應該的,尤其對外科醫生、飛機駕駛或是高空鋼索特技演員。可是,要完全掌控人生是神話一則,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因為裡頭有太多的未知數。接受人生的意外通常比較明智。
如果我們硬是不信邪,下場會很慘。我就有過一次這樣的經驗,想要掌控一切。當時有個廣播電臺要現場訪問我,我說的一字一句都會即時在空中播出,不能修改或刪除。如此重要的電話訪問,想到小孩唱歌或大叫都可能造成干擾,我就坐立難安。所以我請訪問人打電話到我的辦公室,一個位於大樓頂層的安靜房間,遠離家中和馬路的喧囂。
一到辦公室就有人告訴我,水電工正在修理大樓水管,不過我沒多想。不久,電話如約響起,訪問開始。我們談到關鍵,正探索著高深的心靈議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門鈴聲大作。我沒有約任何人見面,所以沒有理會,繼續空中的討論??墒情T鈴不肯罷休,原來是水電工。他知道我在辦公室,而因為我沒回應,於是好心地隔著緊閉的門大聲叫喊:「費魯奇先生,兩小時內不要用你的馬桶,要不然你會弄得亂七八糟?!?/p>
水電工這段有夠俗庸的插播,立刻傳到數千個正在聽我深奧說理的聽眾耳裡。當時我就領悟到,就算我再努力,我也無從掌控一切。外面的世界不可能遷就我。說得淺白點, 是我必須遷就時時刻刻發生的大事小事。
因此,我們必須學著不那麼僵硬。心理治療的定義可以說是重新發現,說是彈性的學習亦無不可。我們協助的對象,是那些依然以昨日之道面對今日的人。過去曾經奏效(至少得以茍活)的策略,如今已不堪再用。例如,有人自小就受凌虐,長年活在驚恐當中,到現在依然像個擔心受怕的小孩把自己關得緊緊的,不讓別人接近。有的則學會卑躬屈膝,看到敵人就巴結討好。這樣的策略在過去或許不算失當,但如今已失去意義。危機既已過去,該是停止偽裝、開始生活的時候了。
再舉一例。有的父母多年來無私無我地照顧小孩,操心健康、接送上學、傾聽孩子的夢想煩惱,全心全力為小孩的福祉著想。等到孩子長大離家,所有的辛勞和奉獻戛然而止,他們就覺得自己像報廢的機器,被丟在角落裡腐爛生鏽。外在景物既已全非,心態是不是也該跟著改變呢?
重點在於幫助所有的人認清當下的現實。因為現實雖然冷酷無情、防不勝防,但不失為我們的良師?,F實逕自邁步向前,不可能顧及我們的希望和夢想。如果無助於認清當前的人生,所有的夢想都是空想。
所以,彈性不只是一種成功的策略,也是心靈的特質。它意味著從依附中超脫,覺醒於當下,接受眼前的事實。生活中的變遷或許令人心煩,甚至令人駭怕:我們愛的人不再愛我們、專業能力每下愈況、身體一天天敗壞、曾經熱賣的產品不再暢銷、曾經溫暖扶持的朋友遺忘了我們、曾經興味盎然的事現在索然無味。
面對不斷的變遷,道家認為我們要如水一般善於調適,碰到石頭就繞道而行,換個形狀就能長流不止。能夠揚棄自己最鍾情的信念,就有餘力展臂接納新觀念,容忍弔詭和荒謬。這是一種創造力。這樣的心態可以是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心靈的谿徑。有能力擺脫舊模,就有足夠的謙卑重新形塑自己。
適應當下的現實,意指能夠接受挫折。心理學家曾經想出多種方法來測量孩童接受小小挫折的能力,例如要孩童把一顆M&M巧克力糖含在嘴裡十秒到三十秒不吃;從一堆玩具中挑選一樣,可是不準去摸;一直拉一塊板子不能放手,除非聽到口令;和另一個小孩一起用積木堆高塔,輪流堆疊但不能弄倒;打開一個要送給小孩的禮物盒,故意把包裝紙弄得沙沙作響,可是一旁的小孩只準聽不準看。根據實驗結果,以從容心態接受挫折的小孩韌性最強、最樂於與人交往,最盡責也最有意願加入新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