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的年新年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末,增外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31萬億美元,儲創長放長期2012年國家外匯儲備增長1290億美元左右,低增年度增量連續第三年下降,緩將化為2004年以來最低水平。年新年新
歷史數據顯示,增外國家外匯儲備增長曾于2007年達到年度增加逾4600億美元的儲創長放長期歷史最高水平。但2011年開始,低增外匯儲備增量開始大幅收縮。緩將化
專家指出,年新年新國際收支順差是增外多年來中國外匯儲備不斷快速增長的重要原因。而近兩年來,儲創長放長期隨著國際收支順差收窄、低增人民幣匯率預期出現分化以及國際金融形勢變幻莫測,緩將化使得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季度增減交替的局面,年度增長隨之放緩。
2011年第四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出現了1998年以來首次季度環比下降,減少205億美元。進入2012年,外匯儲備曾在一季度大幅增長1238億美元后,二季度再次出現負增長,較一季度末減少了650億美元。
外匯資產從央行轉向境內機構和個人持有,同時國內企業對外投資步伐的加快,是中國外匯儲備增長變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外匯局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企業等市場主體在銀行的外匯存款余額增加1388億美元,銀行自身增持外匯頭寸120多億美元,除部分發放境內外匯貸款外,其余由銀行用于境外放款和投資。對外投資方面,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非金融部門對外直接投資525億美元,同比增長29%。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國際收支順差一直是2005年以來人民幣升值的基本力量,中國的外匯儲備也是從那時開始大幅度增加。而近幾年來,中國通過鼓勵擴大對外投資等措施,使得國際收支順差的規模逐漸收窄。
資本流出也是外匯儲備增長速度不斷放慢和出現季度減少的一個原因。“在貿易順差有所擴大的情況下,2012年外匯儲備增量創多年新低,說明存在資本流出。”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貿易順差2311億美元,比2011年擴大48.1%。
金融專家趙慶明指出,外匯儲備趨于穩定對降低人民幣升值壓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外匯局有關負責人也曾表示,當前,中國國際收支順差減少、外匯儲備增長放緩,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方向,有利于促進對外經濟平衡。
對于未來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趨勢,專家普遍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將持續變慢,并繼續出現季度增減相互交替的現象。
劉東亮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貿易順差還是會呈現趨勢性的收窄,資本流動也可能呈現不穩定、流出流進交織的局面。同時,估計2013年美元匯率會表現不錯,加大中國資本流出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