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昔日“日化第一股”遭遇清盤劫 霸王轉型為何失利?

李細華 攝
歲末年初,昔日型因創始人夫妻反目,日化霸王集團再度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第股焦點。2017年12月27日,遭遇霸王集團創辦人萬玉華宣布正式入稟香港高等法院,清盤因與丈夫兼合伙人陳啟源,劫霸即霸王國際控股主席兼執行董事關系破裂,王轉入稟地區法院申請離婚。何失萬玉華稱公司股份被不法配發,昔日型要求法院將霸王國際控股公司清盤。日化當晚,第股陳啟源方面發布聲明稱,遭遇“對萬玉華的清盤行為感到莫名其妙和極度遺憾。”
“萬總一直是劫霸女強人的形象,之前更多的王轉是她包攬公司大小事,陳董更多的是參與戰略路線的制定。”一位日化人士如此表述他對霸王夫婦的印象,昔日攜手打造出“日化第一股”的夫妻如今卻對簿公堂,霸王集團或面臨公司清盤,這讓他很是唏噓。
事實上,霸王迅速隕落的背后實際上早有伏筆,產品結構和銷售渠道的單一讓霸王在資本市場上不堪一擊,而后根基尚未扎實前,又“趕潮流”地進入直銷、母嬰行業,“病急亂投醫”反而錯過了翻盤的時機。
創始人夫妻反目對簿公堂
2017年12月27日,萬玉華在香港舉行的媒體發布會上披露,自己于2007年與陳啟源成立控股公司,以合伙人形式共同經營,雙方各持有控股公司49%及51%股權,并以此持股比例為經營及盈利分配的基礎,以及以控股股東身份持有霸王國際。但2016年9月22日有人偽造一份萬玉華的董事辭職信,以及一份控股公司的董事會同意決議通過接納該辭職信,把萬玉華排除于控股公司管理階層外,隨后在2017年1月24日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控股公司增發19657股新股予Heroic Hour Limited,令萬玉華在控股公司的股權從原來的49%稀釋至24.71%。
萬玉華稱,自霸王國際上市程序開始,其一直擔當霸王國際決策人角色,直至于2015年辭任霸王國際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一職,但仍保留控股公司董事一職,理應擁有控股公司的決策權。
隨后霸王集團深夜發表聲明,稱陳啟源與萬玉華正在辦理離婚手續,有關財產糾紛屬于私事,雙方正通過法律途徑處理。霸王方面強調,萬玉華在發布會上所發表的言論并無事實依據,并且指出是萬玉華方面提出請辭,離任后并未在霸王集團內擔任任何職務,目前霸王集團一切運轉正常。
此外,陳啟源還在聲明中透露,離任后,萬玉華利用霸王創始人的身份在國內經營私人業務,并因此涉及多宗金錢糾紛,二人共有物業更被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宣布進行網絡公開拍賣。
對于此次爆發的股東糾紛,多名霸王集團員工均表示不太清楚。據了解,在去年12月27日當天,霸王集團還舉行了電商部2018年誓師大會,確立了2018年電商部門銷售超2億元的目標。
2017年12月28日晚間,2015年接棒霸王集團CEO的陳正鶴也對外發聲,再次強調:“當時的股權出讓,是父母共同交出給予我們兄弟姐妹,沒有一方轉移至另一方或者其他人處。”談到父母之間這場紛爭,陳正鶴表示,“首先對給公眾造成的困擾感到抱歉。母親多年來打拼事業,歷經風雨滄桑,已經非常辛苦,尤其是這兩年創業艱難,公司目前還有很多債務。”
在陳正鶴看來,霸王最核心的產品線就是防脫產品,接下來會繼續在防脫領域的產品體驗上做優化,并且在品牌方面更多地嘗試社會化營銷和年輕化路線,而渠道方面,則重點發力電商,并進駐傳統的大賣場、化妝品店和母嬰店等渠道。
贏了“二惡烷”官司卻輸了市場
自“二惡烷”事件后,霸王業績一落千丈,案件勝訴獲賠300萬港元后,霸王開始進入涼茶、洗滌、嬰幼兒護理等業務謀求轉型,甚至嘗試直銷模式,連續虧損5年后在2016年終于扭虧為盈。
在靠“Duang”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后,2017年10月,由于霸王集團董事長陳啟源澄清脫發原因,收獲輿論好評,公司股價大漲逾20%,直接促使霸王在“雙11”期間在天貓、京東等線上渠道銷量實現倍數增長。
而業績剛剛好轉的霸王集團由于創始人股權糾紛又遭遇股價暴跌。萬玉華宣布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公司清盤后,當日10點30分前后霸王股價已暴跌近三成,并于10時36分起停牌,其股價停牌時暴跌30.9%,報0.197港元,創出上市8年以來的新低。
看到昔日創造了“日化第一股”的霸王夫婦對簿公堂,不少業內人士都感到唏噓不已。2009年,霸王集團以46.3%的中草藥洗發液市場份額穩坐行業龍頭位置,2014年高調上市后,當年股價一路高走,市值一度高達約191億港元。但被視為民族品牌代表的霸王很快就隕落,在這其中“二惡烷”是揮之不去的陰霾。
“當時霸王發展的速度太快了,可以說了一年上一個新臺階,但這之后,對霸王的巨大打擊接踵而來。”此前,陳啟源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二惡烷”事件發生前,霸王洗發水以16.8%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三,僅次于飄柔和海飛絲,但出事后的整個2010年下半年,霸王洗發水營業額降幅高達63.2%。花費6年的時間打官司勝訴后,霸王早已被擠出一線日化企業的行列。
在業內人士看來,不可否認的是,“二惡烷”事件直接導致消費者信心受挫,造成霸王銷售下滑,但“二惡烷”一直是纏身日化行業問題,寶潔、強生等產品中也曾被曝存在“二惡烷”。日化專家馮建軍表示,“二惡烷”事件并非孤例,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其他一些本土日化美妝企業如白大夫、丸美、嘉媚樂等也曾遭遇危難,但結果卻大不相同,霸王應該反思自身。“霸王應該把更多心思放在經營上,否則結果只不過是贏了官司,輸了市場。”馮建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