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國家光伏行業哀鴻遍野,孵出然而仍有資本從危局中嗅到商機。河北繼唐山“礦高層”投入資金百億進軍光伏行業之后,逆風河北再次浮出一個“光伏百億投入資金項目”。而上記者了解到,百億北京一家公司,元光將在廊坊市投入資金建設基于低成本新工藝的項目行業多晶硅項目。
日前,資訊河北廊坊新興產業示范區、孵出北京益圣恒通投入資金管理有限公司、河北廊坊市國土土地建設投入資金有限公司簽訂了較新一代光伏產業集群和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合作協議,逆風項目總投入資金100億元。而上
9月24日,百億河北廊坊新興產業示范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元光該項目將分兩期進行,項目行業一期投入資金6億元,到2013年年中完成,后期每年將陸續投入資金,整個項目計劃投入資金100億元。
據介紹,項目操盤方為“北京益圣恒通投入資金管理有限公司”,其將組建項目公司“潔能全部科技有限公司”。該項目將利用物理法新工藝,制造太陽能級多晶硅。
多晶硅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料,相當于鋼鐵行業的鐵礦石。
此前,工信部出臺《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對產能提出年產3000噸的門檻。上述工作人員介紹,在一期項目投產時,產能將達到2000到3000噸,后期投入資金將能保證多晶硅產能符合工信部準入條件。
眾所周知的是,多晶硅在中國已經被列入產能過剩行業清單。國內各地工廠眾多,海外每年有大量多晶硅涌入中國。江西賽維、江蘇中能、洛陽中硅等多家多晶硅企業此前指控韓國、美國、歐盟廠商低價在中國傾銷多晶硅,損害了中國多晶硅行業,中國商務部正考量是否發起多晶硅反傾銷調查(英利、晶澳等下游企業則反對多晶硅反傾銷)。
據上述工作人員介紹,廊坊多晶硅項目,“物理法”新工藝將是非常大亮點和核心競爭力。目前國內絕大部分多晶硅生產線采用改良西門子法工藝,與之相比,物理法投入資金只有后者的五分之一、生產成本只有其二分之一,而且整個過程沒有環境污染。
目前還不清楚廊坊多晶硅項目的技術工藝來自何方。
在多晶硅新工藝創新和投入資金上,河北廠商已有過慘痛教訓。此前,保定英利集團投入126億元巨資建設多晶硅項目“六九硅業”,采用中國同行從未使用過的“新硅烷法工藝”。這種工藝采用閉環生產,對環境純凈,號稱“較有優勢”,然而由于工藝技術成熟度和消化吸收的原因,該項目投產后未達預期。此前英利已經為多晶硅項目減記資產23億元,意味著多晶硅投入資金基本失敗。
河北是中國光伏產業第三大省,僅次于江蘇和江西。在全行業低迷中,河北一批本地民企和省外投入資金企業退出市場,但外部資本對光伏行業的投入資金興趣并未歸零。今年7月份,河北唐山從事鐵礦石開采的民營企業金信礦業集團開始進軍光伏產業,項目總投入資金高達100億元,主要圍繞太陽能電池板,技術來自江蘇無錫。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光伏產業主要集中于保定市(英利集團)、寧晉縣(晶龍、晶澳),能源巨頭新奧集團總部所在的廊坊是河北省相關部門規劃的第三大光伏產業聚集地,新奧集團和晶澳均在廊坊設有光伏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