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瓷磚隱患多 消費者要警惕低價陷阱
2012-04-25 16:12:31 來源:陶城報 評論:0
目前,便宜在樂山的瓷磚陶瓷市場里面,不乏廉價的隱患瓷磚產品,但是多消低價格低廉的產品往往產品質量都得不到保證。樂山柏楊路某經營低檔瓷磚的警惕經銷商向記者透露,樂山陶瓷市場所銷售的陷阱低檔陶瓷大部分都是本地瓷磚,產品價格便宜... 目前,便宜在樂山的瓷磚陶瓷市場里面,不乏廉價的隱患瓷磚產品,但是多消低價格低廉的產品往往產品質量都得不到保證。樂山柏楊路某經營低檔瓷磚的警惕經銷商向記者透露,樂山陶瓷市場所銷售的陷阱低檔陶瓷大部分都是本地瓷磚,產品價格便宜是便宜吸引消費者的主要亮點,不過便宜瓷磚往往都存在著質量隱患,瓷磚被消費者投訴或者媒體曝光的隱患問題產品只是冰山一角,很多瓷磚的質量問題要在產品使用一段時間以后才會顯現出來,而間隔時間一長,消費者往往都是自認倒霉,真正下決心和商家較真的人并不多。綜合記者在樂山陶瓷市場的走訪結果以及本地媒體涉及瓷磚質量問題的新聞報道來看,瓷磚平整度不合格、釉面開裂、色差大是消費者經常遭遇的幾大瓷磚質量問題。
消費者要警惕低價陷阱
據了解,目前在樂山陶瓷市場銷售的低價陶瓷產品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小陶瓷企業生產的低檔陶瓷產品,二是部分廠家或者商家的積壓產品,三是廠家的處理品,本身就存在瑕疵。
有商家透露,300×450(mm)規格的內墻磚,中小廠家的發貨價只要兩塊多一片,而相同規格的品牌內墻磚的發貨價格在三塊多一片,產品的進貨價格低,所以產品的市場零售價格自然就比較低。同時,低檔瓷磚比品牌瓷磚的經營成本要低,同樣的產品利潤,做低檔瓷磚得可以接受,但是做品牌瓷磚的就不能賣。品牌瓷磚需要做形象,店面裝修所需要的費用就高,而銷售低檔瓷磚的鋪面不需要什么產品形象展示,節省了裝修費用,這些商家的經營成本自然就要低一些。
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在購買低價瓷磚的時候首先要權衡利弊,貨比三家,不僅僅要考慮產品的價格高低,更要看產品的質量。如果只是單純追求產品的低價格,忽略了產品的質量,最終消費者會得不償失。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絕大多數消費者對陶瓷行業和瓷磚本身都并不了解,真正要區分出產品質量的好壞非常困難。只看表面,可能商家把質量好的瓷磚和質量稍微差一些的瓷磚放在一起,消費者也未必能夠分辨清楚。“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但是有時候看“熱鬧”也能看出一些問題。這就有點類似于人們在選擇飯館的時候都喜歡到人氣旺的飯館吃飯,大家可能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消費心理,大家都在吃,味道應該不會差到哪里去。事實上,這也有一定的道理。同樣,消費者在購買瓷磚的時候也可以首先看一下店面的面積大小、裝修的好壞,通常情況下,裝修好的鋪子里所銷售的產品質量不會差到哪里去。
投訴無門導致不愿維權
不過,市場上也有少數不良商家為了追求利潤,以次充好,構筑好了陷進等待消費者來跳。這些商家把鋪面裝修得很好,展示的樣品質量也不錯,但是在給消費者送貨的時候往往偷梁換柱,用(原)一級品代替(原)優級品、用低檔產品冒充品牌產品,從而賺取巨大的差價。
總之,消費者在購買瓷磚的時候會面臨層出不窮的消費陷阱,再小心也有可能上當受騙。因此,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維護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消費者對產品質量問題投訴的增多,一方面說明了市場上確實存在著商家的不法行為,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消費者權利意識的覺醒。
然而,遇到產品質量問題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愿意站出來積極維護自己的權益,投訴無門或者被久拖不決是很多消費者放棄維權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市場管理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這些應該都是可以為消費者解決問題的單位或者機構,但是在遇到現實問題的時候,可能出現部門之間相互推諉,讓消費者疲于奔波。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出現消費者投訴求助于執法部門還不如求助于媒體的效果明顯。
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不但需要有關部門的嚴格執法、加強監管,更需要廣大消費者的主動出擊,只有執法部門能夠主動為消費者保駕護航,相互配合,才能使少數商家以次充好的不良行為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