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生物似性適年后第一個工作日,類似落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發布《生物類似藥相似性評價和適應癥外推技術指導原則》(以下簡稱《指導原則》),藥相為生物類似藥細分領域的政策癥外產品研發和適應癥外推使用正式提出明確的監管要求,引發行業關注。案化
什么是考慮“相似性”、“相似性評價”?
根據指導原則,生物似性適“相似性”是類似落地指:生物類似藥與參照藥之間高度相似,在純度、藥相安全性及有效性不存在有臨床意義的政策癥外差別。
生物類似藥相似性評價應基于藥學、案化非臨床、考慮臨床比對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評價,生物似性適以確定候選藥與參照藥的類似落地整體相似性。生物類似藥逐步遞進研究的藥相不同階段均應開展相似性評價,以助于指導后續針對性開展比對研究,進而對相似性進行整體評價。前期研究結果顯示,候選藥與參照藥之間存在差異,但該差異對安全有效性的影響尚不確定的,在經后續針對性對比研究后,未發現其具有臨床意義的影響,則可認為候選藥與參照藥之間具有相似性。
生物類似藥不能自動外推參照藥的全部適應癥,要進行個案化考慮。
“適應癥外推”是指:在參照藥獲批適應癥范圍內,生物類似藥由直接臨床比對試驗獲批的適應癥,通過相關的數據和信息來科學的證明并獲得其他未經直接研究的適應癥。
《指導原則》明確:在候選藥與參照藥整體相似的基礎上,當直接比對臨床試驗證明候選藥在至少一個適應癥上與參照藥臨床相似的,則可能通過擬外推適應癥相關的研究數據和信息的科學論證,以支持其用于參照藥中國獲批的其他未經直接研究的適應癥。
同時,《指導原則》要求適應癥外推不能直接獲得,需根據藥物作用機制特點、已研究適應癥與擬外推適應癥之間在發病機制、病理生理等方面的異同、以及相似性比對研究數據的充分性進行個案化考慮。
外推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1、已使用了敏感的臨床試驗模型,能夠檢測參照藥與候選藥的差異
應結合比對研究設計的敏感性,評估在擬外推的適應癥人群中是否可能存在影響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不確定性。如從一個疾病組到另一個疾病組(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到癌癥),疾病病理生理機制差別較大,其中PK和給藥方案(劑量、頻率、周期)等可能不同,這時可能需要額外的PK/PD研究或臨床試驗解決不確定性后方可支持外推。
2、臨床相關的作用機制和/或相關受體相同
藥物對研究適應癥及擬外推適應癥的作用機制應一致,如單克隆抗體同時具有Fab和Fc效應功能,可能通過配體阻斷、受體阻斷、受體下調、細胞耗竭(ADCC、CDC、或凋亡)和信號誘導等多種機制中的一種或多種機制聯合而發揮臨床作用。某些單克隆抗體可能會用于治療多種疾病,此種情況下,應當很好的解析并確定每個適應癥中單抗療效的機制。
當存在不同適應癥中藥物作用機制不同或尚未充分認知的情況,應充分探索單克隆抗體體外功能的可比性,如存在顯著體外功能差異,則需要進一步針對性非臨床或臨床比對試驗數據來支持適應癥外推。
3、經對生物類似藥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進行了充分的表征,并且推斷的適應癥沒有特殊或額外的安全性問題
結合比對研究的敏感性,評估在擬外推的適應癥人群中,是否可能存在潛在影響安全性的風險,如存在影響安全性的不確定性,還應在上市后對潛在的罕見不良反應等進行監測。
不同疾病所致的免疫系統差別可使藥物免疫原性不同, 一般來說,如果在完整的免疫系統為特征的適應癥中顯示出候選藥與參照藥類似的免疫原性,那么可以推斷,在免疫抑制的人群中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同時還需關注免疫原性特征(如ADA升高或降低)在外推適應癥可能產生暴露量差異的可能,以及其對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潛在影響。必要時需上市后研究以排除潛在的免疫原性相關并發癥。
大批生物類似藥將上市,推動集采基礎日漸“成熟”。截至2019年底,僅中國大陸地區的在研生物制藥就接近400個,涉及100多家企業,覆蓋眾多生物藥大品種。
據相關統計,國內目前至少有7款生物類似藥已經上市,包括:齊魯制藥、信達生物的貝伐珠單抗,百奧泰、海正藥業、信達生物的阿達木單抗以及復宏漢霖的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除此之外,未來三年內還將可能有50多款生物類似藥陸續上市。
生物類似藥政策落地,為生物類似藥帶量采購鋪平道路。
去年10月9日,國家醫保局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450號建議的答復”中明確,在考慮生物類似藥的相似性、企業產能和供應鏈的穩定性、具體產品的臨床可替代性等因素的基礎上,適時開展集中帶量采購。
去年7月17日,國家醫保局發布消息稱,有關司室已就生物制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集中采購工作召開座談會,研究完善相關領域采購政策,推進采購方式改革,有意釋放出“將生物類似藥納入集中帶量采購”的信號。
春節前,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生物類似藥跟化藥的仿制藥質量評價方式上有差別,但是它有嚴格的質量標準,下一步納入集采是毫無疑義的。
生物類似藥納入集采,包括中成藥的大品種納入集采,這是制度性要求,但是規則將更為優化、有針對性,質量更符合藥本身的屬性。
來源:新浪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