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河北區獅子林大街的營養餐廳這家“營養餐廳”,首先看到的天津是“點菜區”。與其他飯店不同,首創這家粵菜館的不錢每道菜都有一個特殊的標識牌,標明菜品的營養重量、能量以及蛋白質、理念脂肪、營養餐廳碳水化合物這三種營養素。天津點菜前,首創顧客就可以大致了解這些菜的不錢營養成分,并根據自己的營養身體狀況進行選擇。走進餐廳內部,理念無論是營養餐廳墻面上的裝飾品和宣傳語,還是天津桌上的杯墊、筷子套,首創處處體現著“營養、健康、和諧、幸福”。
翻開菜譜,更是與眾不同。每道菜品的營養素分析得更加透徹,鈣、鐵、鋅、硒等20多種營養素應有盡有。減肥又擔心營養不夠,“鐵板全貝”和“茶樹菇牛柳”這兩道菜就非常適合,“鐵板全貝”重量為500克、能量326卡路里,所含蛋白質49.6克、碳水化合物19.8克,而脂肪含量只有7克。“茶樹菇牛柳”的重量則為460克、能量513卡路里,蛋白質含量54.4克、碳水化合物65.1克,脂肪含量比“鐵板全貝”多一些,為11.2克。
難題增加成本
下一步,“營養餐廳”計劃推出一些“營養套餐”,針對不同的人群專門制定菜品,供特定人群選擇。然而,這項工作比較復雜,增加了人力、物力的成本支出。因為這不是按照飯店原有的菜品進行營養素分析,而是需要創新菜品,制作出一些既營養又美味的菜品。
市民吃的不是飯,是健康
“我覺得這種方式挺好的。”昨日(2月20日)中午,在附近居住的蔣小姐帶父母前來吃飯,看到營養菜譜覺得很喜歡。“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經常在外面吃飯,卻很少注意飲食健康。營養餐廳能讓顧客了解每道菜的營養成分,人們可以根據身體需要進行選擇。”蔣小姐說,希望這種方式能在全市推廣,讓“吃出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民心。
質疑標準難定
對于這種新方式,也有市民提出質疑:中國的菜系非常多,有些菜系本身就偏油偏咸,怎么能“一刀切”地制定統一標準?比如魯菜,很多菜品都是口味重、油大的,并不符合營養標準,創建“營養餐廳”會不會失去菜品的特色,導致“千菜一味”?
廚師炒的不是菜,是成分
創建“營養餐廳”需要飯店人員的配合,除負責人的支持外,飯店廚師、服務員的培訓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工程”。專業人員需要對廚師、服務員的健康理念進行指導,廚師做菜時要嚴格按照營養菜譜的成分和重量,并要時刻注意“少油少鹽”,健康和美味并存。
現狀良莠不齊
餐飲業從業人員流動性大,往往是剛培訓完,工作人員又開始更換,所有的培訓就要重新再來。并且,各餐廳的廚師水平有高有低,如何保持高標準也是個問題。
在菜譜上標明菜品成分不足為奇,但每道菜所含的營養成分都能一目了然,就新鮮了。日前,由市疾控中心指導的本市首家“營養餐廳”正式營業,不僅飯店的裝飾都與營養、健康有關,每道菜的營養素也會呈現在顧客面前。“營養餐廳”的出現提高了人們的健康意識,但市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控制所工作人員也表示,“營養餐廳”的創建與推廣還有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