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和韓國鋼鐵企業傳出與國際礦業巨頭就新年度鐵礦石供應達成初步協議,鐵礦歐洲鋼鐵廠商的石談談判處境正變得愈發艱難。對于礦業巨頭大幅提價,判歐歐洲鋼企反應強烈,洲鋼但談判前景不容樂觀。企嘴分析人士認為,硬也鋼企和鐵礦石供應方本來互相依存,難逃而鋼價猛漲對雙方互利共贏的鐵礦合作關系是極其有害的。
要求大幅漲價是石談“瘋狂”之舉
歐洲鋼鐵工業聯合會負責人戈登·莫法特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再次抨擊國際礦業巨頭們要求漲價80%到90%是“瘋狂”之舉。
莫法特說,判歐大幅漲價與基本供求形勢不符,洲鋼是企嘴國際礦業巨頭們在漫天要價,因為今年鋼鐵需求據預測僅增長8%到10%。硬也他指出,難逃雖然目前全球經濟正在復蘇,鐵礦但與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前相比,今年全球鋼鐵消費預計仍將下降27%左右。
2009年,全球鋼鐵需求與2008年相比下降了約35%。經過艱難談判,國際礦業巨頭們最終同意調低當年度鐵礦石價格,降幅僅為30%左右。
從莫法特的表態來看,歐洲鋼企與國際礦業巨頭們的報價差距甚大,談判難度可想而知。雖然每年的4月1日是國際鐵礦石供應合同新年度的開始,但迄今還沒有一家歐洲鋼企公開宣布已達成協議。
據媒體報道,新日本制鐵公司等日本各大鋼企近日已率先與世界三大礦業巨頭之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10年度的鐵礦石季度價格達成一致,比上一年度上漲幅度超過90%。其后,全球第四大鋼鐵生產商韓國浦項制鐵也隨之跟進。
這使得歐洲和中國的鋼鐵企業在膠著的鐵礦石談判中處境更加不利,因為按照國際鐵礦石談判慣例,只要有一家鋼企和礦產商就新年度供應達成一致,其他談判方一般都會以此為準。莫法特說,這次又是日本鋼企率先向礦業巨頭屈服,但歐洲鋼企仍不會放棄談判,他同時對中國鋼企的類似立場表示支持。
廢棄“長協”不符合雙方利益
根據與日本和韓國鋼企初步達成的協議,國際礦業巨頭們正在打破沿襲了40多年的全球鐵礦石長協基準價格談判機制,改年度價格合同為一季度一定價,試圖從當前鐵礦石價格看漲的行情中撈上一把。
專業人士預計,鐵礦石定價由長協定價機制轉為季度定價后勢必會在短期內推高鐵礦石價格,鋼鐵價格也會相應上漲,獲益的將是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礦業巨頭們。
世界鋼鐵協會上周發表聲明,反對改變鐵礦石定價機制。協會總干事伊恩·克里斯馬斯說,雖然長協定價機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它的優點是可以維護鋼企和礦企的長期關系,有利于作出長期投資決定,而改為短期定價后,鐵礦石價格將會更加波動,從中長期來看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他認為,礦業巨頭們之所以能夠迫使改變定價機制是因為國際鐵礦石市場缺乏競爭。
上月底,歐洲鋼鐵工業聯合會發表聲明,敦促歐盟委員會對國際鐵礦石定價中可能存在礦業巨頭們相互串通、威脅競爭的做法展開反壟斷調查。但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莫法特的態度有所轉變。雖然莫法特強調,長期來看仍應堅持長協機制,因為這有利于維護鋼企和礦企之間長期而穩定的關系,對雙方都有好處,但他也表示,在目前的情況下,暫時廢棄長協機制,改為季度定價,歐洲鋼企認為可以接受。
歐洲鋼企面臨考驗
雖然歐洲鋼企和國際礦業巨頭們的討價還價還沒有畫上句號,但接受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似乎已在所難免。分析人士認為,歐洲鋼企短期內尚可以應付鐵礦石漲價帶來的挑戰,通過提高鋼鐵產品售價向下游轉嫁成本,但隨著庫存調整,今年下半年的日子恐怕會更加難過。
今年第二季度,歐洲鋼企還可以靠已經購入的鐵礦石繼續生產一段時間,并且由于鐵礦石價格大幅上調,為防止鋼鐵產品價格不斷走高,市場對于鋼鐵產品的庫存需求在第二季度也會比較旺盛,因此歐洲鋼企適當提價也會有銷路。
但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新年度鐵礦石漲價效果開始顯現,庫存開始調整,歐洲鋼企將會面臨真正考驗。據估計,由于鐵礦石和煉焦煤價格齊漲,歐洲鋼企屆時的生產成本預計每噸將增加200美元。
莫法特承認,歐洲鋼企對于鐵礦石的進口依賴程度較高,因此受鐵礦石提價影響會比較大。世界鋼鐵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歐盟27國鐵礦石進口量超過1.8億噸,約占全球的19.4%。
受到鐵礦石漲價威脅的遠不止鋼鐵企業。由于鐵礦石提價將直接導致鋼鐵產品價格上漲,而鋼鐵是汽車和機械設備制造等諸多下游產業的重要原材料,因此歐洲多個行業近來可謂是群起反抗鐵礦石漲價。
歐洲鋼鐵業界日前發表聲明說,鐵礦石價格暴漲將會損害歐洲經濟脆弱的復蘇勢頭。聲明說,鐵礦石是歐盟最重要產業鏈的基礎,如果因為不合理定價導致無法經濟有效地獲得鐵礦石,從而影響到歐洲鋼鐵生產,將會給整個產業鏈帶來嚴重后果,牽涉到數百萬人就業。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近日也發表聲明,對鐵礦石大幅漲價深表憂慮。聲明說,鋼鐵是制造汽車的重要材料,平均一輛車要耗費一噸鋼鐵,因此目前鐵礦石畸高的定價和不可預測的定價機制將會損害包括汽車制造在內的歐洲制造業的競爭力。
相關鏈接
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的變化
近期,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已就鐵礦石定價由長期協議改為短期合約形成了統一戰線,這標志著沿襲了幾十年的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機制開始發生重大變化,很有可能被與現貨市場掛鉤的季度定價制度所取代。
國際鐵礦石定價機制是指從每年第四季度開始,由世界主要鐵礦石供應商與主要客戶進行談判,決定下一鐵礦石年度的鐵礦石價格。如果其中任何一家礦商與鋼廠達成協議價格,談判即宣告結束,其他各家一般會跟隨并接受該談判結果。每個鐵礦石年度的起止時間為當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這種定價機制從1981年起正式形成,在此后的20多年時間里,國際鋼鐵公司和礦業公司一直遵循著這個“游戲規則”,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國際鐵礦石定價慣例。這個慣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原則。
一是同品種同漲幅原則,即只對各品種的礦石確定價格,不考慮該品種礦石中不同品質礦石的差異。二是跟隨原則,第一場談判達成一致的首發價格將被其余各場談判的各方接受,成為全年的標準價格并被遵循。三是離岸價原則,鐵礦石價格以離岸價確定,不考慮海運運費等。四是合同價原則,即“長協”價,國際鐵礦石價格一旦確定,則下一財年的國際鐵礦石產品均以此價格買賣,不受現貨價格波動的影響。五是年度定價原則,即從每年第四季度開始進行下一鐵礦石年度的談判。
中國于2003年開始參與國際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國寶鋼作為中國鋼鐵業的代表參與了2004年鐵礦石年度定價談判。寶鋼最終接受了日本新日鐵公司價格上漲18.6%的談判結果。談判的格局是三對三,即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淡水河谷三大供應商,對代表中國鋼鐵業的寶鋼、代表日本鋼鐵業的新日鐵和歐洲鋼鐵業的代表,供需雙方交叉捉對進行談判。
2008年是國際鐵礦石談判出現變化的關鍵一年。日本新日鐵宣布,已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財年不同品質的兩種粉礦價格達成協議,分別上漲65%和71%,這首次打破了國際鐵礦石定價機制中“同品種同漲幅”的原則。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澳大利亞力拓沒有跟隨首發價,而是對出售給亞洲鋼廠(主要是中國市場)的鐵礦石征收海運費,最終獲得了更高的售價。此外,在澳大利亞必和必拓長期力推之下,中國市場上已有越來越多的鐵礦石交易實際是以包括海運運費在內的現貨市場價格結算的,打破了長期遵循的“離岸價原則”。
游戲規則被打破后,供銷各方2009年的談判進行得異常艱苦,談判時間首次突破了往年4月份的截止日期,直至5月底才達成協議。(曹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