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再添五個中國名
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
月球上再次誕生中國名字:天河基地、月球織女、再添河鼓、個中國名天津和泰山。嫦娥
日前,號著河基中國國家航天局、陸點中國科學院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為天向全世界發布嫦娥四號著陸區域月球地理實體命名。月球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準,再添嫦娥四號著陸點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呈三角形排列的個中國名3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嫦娥河鼓和天津;著陸點所在的號著河基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
這是陸點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數據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應用。至此,為天在IAU公布的月球月球地名中,已有27個以中國元素命名的月球地形單元。
在月球上起中國名有何意義
據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介紹,月球地理實體命名活動始于17世紀初期的歐洲,后來轉移到20世紀月球觀測和探測活動較多的美國和蘇聯。目前,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的管理和審批由世界各國公認的權威天文學術組織——IAU負責,任何研究者都有權基于科學研究的需要向IAU申報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但必須遵循IAU的各種規則和程序。
比如,被命名的月球地理實體本身須具備特定的條件,如具有特殊的科學研究與應用價值,直徑或長度大于100米;所命名的名稱也有規定,比如撞擊坑以著名科學家姓名命名,且須為去世3年以上的科學家,山脈以地球上山脈名稱命名等;命名要簡單明了,有助于科學研究及月面測繪……
此前,我國分別于2010年8月和2015年10月,獲得IAU批復的嫦娥一號和嫦娥三號著陸區地理實體名稱,它們是畢昇、蔡倫和張鈺哲3個環形坑的命名,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勘探過的周邊方圓77米區域“廣寒宮”命名,及其附近三個環形坑“紫微”“天市”和“太微”的命名。
這一次,我國則根據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和嫦娥四號高分辨月面影像數據,申報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5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并于今年2月4日獲得IAU批準。這3次加起來,我國自主申請命名獲批的月球地理實體名稱共計12個。
值得一提的是,除這12個申報命名外,另外15個以中國元素命名的月球地形單元,比如“祖沖之坑”“張衡坑”“郭守敬坑”“萬戶坑”“嫦娥坑”等等,其批準日期均在2007年以前完成,屬于“被動命名”,在那之前我國大陸并沒有直接參與到國際天文學界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之中。
劉繼忠當天表示, 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一個國家在月球探測及其科學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體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最近一個世紀,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多來自月球觀測和探測活動較多的美國和蘇聯。
他說,這一次,我國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號和嫦娥四號高分辨月面影像數據申報嫦娥四號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獲得批準,是對嫦娥四號任務開創人類先河偉大壯舉的紀念,是開展嫦娥四號科學研究與應用所取得的又一項重要原創性成果,也是我國對世界月球探測的又一貢獻,為國內外科學家開展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提供位置標準及基礎數據。
這次為啥叫天河、織女、泰山?
在新聞發布會上,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5個月球地理實體的名字逐一公布,嫦娥四號任務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李春來介紹這5個命名的具體由來——
天河在中國古代是對銀河的一種別稱,其在中文中又可隱喻“開創天之先河”,與嫦娥四號于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實現世界首次月背軟著陸及巡視勘察,開創了人類月球探測歷史上的“先河”相契合。
李春來說,根據IAU的命名慣例,著陸點名稱之前需加一個拉丁詞語Statio,因此命名嫦娥四號著陸點的名稱為天河基地(Statio Tianhe)。目前,只有Apollo 11著陸點名稱靜海基地(Statio Tranquillitatis)和嫦娥四號著陸點的名稱天河基地(Statio Tianhe)享有基地(Statio)這一稱號。
著陸點周圍的3個環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這三個名字均為我國古代天文星圖“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中的星官,其中織女和河鼓屬于二十八宿的牛宿,天津屬于二十八宿的女宿。
按照李春來的介紹,七夕夜晚的星圖中,織女星位于銀河的西側,與東側的牛郎星隔銀河遙遙相對,天津四則位于北方位置,處于銀河之中。天津作為古代星官其寓意為“銀河渡口,跨越銀河的橋梁”,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為護送牛郎織女的仙女。
“天河、織女、河鼓和天津這四個名稱與中繼星‘鵲橋’名稱相呼應,組成高度關聯、內涵豐富、情節完整的名稱體系。”李春來說。
至于馮⋅卡門坑內的中央峰,則以我國五岳之首山東省境內的泰山而命名,位于嫦娥四號著陸點西北方向約46公里處,其“海拔”高度為-4305米,相對馮⋅卡門坑面高度約為1565米。
李春來說,泰山是我國首次獲得的“山”類月球地理實體名稱的自主命名。而這也是自1985年后33年的時間里,IAU再一次批準“山”這一類月球地理實體名稱的命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