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平安平衡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平安好醫生)公布2021半年報,好醫上半年收入38.2億元,生能實現同比增長39%;毛利為10.25億元,年后同比增長24.8%;毛利率26.8%,盈虧較去年同期的平安平衡29.9%減少3.1%。從半年報來看,好醫平安好醫生凈虧損8.793億元,生能實現較去年同期凈虧損2.132億元擴大312.4%;剔除股份支付及外匯匯兌收益凈額的年后影響,經調整凈虧損為7.914億元,盈虧較去年同期擴大280.4%。平安平衡
盡管調整后虧損額有所下降,好醫虧損率也低于300%,生能實現但是年后,對平安好醫生來說,盈虧虧損仍然是主色調,并沒有因為財務調整而出現盈利。按照平安好醫生首席財務官葉瀾在業績會上的觀點,平安好醫生的盈虧平衡點應當在三年后的2024年到2025年間。這也意味著,未來三年,平安好醫生仍然會維持虧損狀態,只希望虧損額能夠有所減少,而不是持續增加。
對平安好醫生虧損大幅增加的原因,葉瀾認為,主要是戰略投入。這個理由,當然是最合適不過。對互聯網企業來說,只要出現虧損,尤其虧損大幅增加,大多會歸結為投入增多。只有投入,才能得到投資者的理解和諒解,也只有投入,資本投資者才不會感到被欺騙。至于到底是投入問題還是經營問題,也就只有企業才知道了。
我們不能懷疑平安好醫生虧損增加是因為投入增多,不能否認平安好醫生因為投入而出現虧損大幅增加。但是,持續的虧損,且虧損大增,總不是一件好事。從業務來講,今年上半年,平安好醫生的增長率還是比較高的,只是毛利率出現了比較明顯的下降。也就是說,支撐平安好醫生的盈利能力在下降,出現虧損大幅增加,也就不只是投入的因素,還有盈利能力下降的因素。
眾所周知,平安好醫生的業務包括醫療服務、消費醫療、在線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動四大板塊。四大板塊業務,對互聯網醫療機構來說,空間還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疫情的發生,更給了互聯網醫療機構很大的發揮空間。但是,為什么平安好醫生的盈利能力反而下降了呢?顯然,可能與目前廣大居民對互聯網醫療機構的認可度和接受度還不是很高有關,與互聯網醫療機構還沒有能夠用信譽和實力打動廣大居民有關。
實際上,對平安好醫生來說,四大板塊的業務是相互支撐、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的。特別是在線商城,如果沒有其他板塊業務的支撐,是不會太好的。即便是消費醫療,也需要其他板塊業務來帶動。恰恰是,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和互動兩個板塊的業務,并沒有達到預期水平。就算上半年的業績增長較快,醫療服務和消費醫療的增幅都在50%以上,但是,毛利率下降,說明平安好醫生的業務增長效率并不高,企業尚未找到能夠改變未來發展格局的路徑,更多情況下,仍然在摸著石頭過河,且不知前面有沒有暗流。
必須注重的一個事實是,平安好醫生從建立開始,到現在為止,都還生活在“童話世界”里,美好的愿望與復雜的現實并沒有完全融合在一起。就平安好醫生來說,是想通過互聯網醫療機構給廣大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健康服務、生命安全服務。但是,卻缺少對廣大居民心理的了解,沒有真正考慮廣大居民對互聯網醫療機構的接受程度。而且,互聯網醫療機構看起來掌握著大量的醫療資源,實際這些醫療資源沒有多少是互聯網醫療機構能夠調用的。互聯網醫療機構要想有作用,還必須借助實體醫院的力量。而實體醫院中,真正能夠帶來效率與影響的,是沒有空余力量支持互聯網醫療機構的,也是不會拿自己的競爭力來與互聯網醫療機構互動的。
這就是互聯網醫療機構的生存難度,也是互聯網醫療機構難以得到廣大居民認可和接受的主要原因之一。互聯網醫療機構只有建立起強大的醫療服務隊伍,完善互聯網醫療機構服務體系,才有可能走出實體醫院的“封鎖”,才能讓更多的人相信互聯網醫療機構。而這,依靠平安好醫生一家醫療機構,是根本做不到的。
雖然疫情的影響,讓更多的人認識了互聯網醫療機構,也與互聯網醫療機構有了交道,但是,疫情過后,相當一部分人仍然會回到實體醫院,而不依賴互聯網醫療機構。也就是說,短期內要把患者吸引到互聯網醫療機構,難度相當大,因此,平安好醫生想在三年后達到盈虧平衡點,想法很好,難度不小,希望不大。除非在三年內,平安好醫生能夠把真正的醫療隊伍建立起來,能夠調動一部分優質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