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類型不同,無感應該區分開;同類病例但治療方式不同,兩種理解亦應區分開;同類病例同類治療方式,對D的貶但病例個體特征不同,無感還應區分開。兩種理解
筆者感觸:
無感DRG,對D的貶可以有兩種理解。無感一種是兩種理解不好的,就是對D的貶DRG是做個樣子,不談控費,無感不談高質量發展,兩種理解不談臨床使用藥耗綜合評價,對D的貶不談醫改,無感歌照唱舞照跳。兩種理解這種場面現在越來越少了,對D的貶十八線小縣城也曉得DRG來了。
還有一種是極好的,就是醫院醫生做個樣子,實際一定談控費,懂高質量發展,做臨床使用藥耗復盤分析,以實際行動適應趨同醫改方向,歌照唱舞照跳。初極狹,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DRG來了,但也通過了。
本文主要闡述后一種大境界。
第一,行醫正常做,該是特病單議就單議好啦,該是與醫保吵架就吵架好啦,總歸是:行醫正常做。不可能每個醫生都是醫保專家。
第二,行醫不正常,因為院長主體那里打通了的,因為醫藥代表給了招呼的,因為醫保培訓講明了不行的,抓心撓肝,到處找變通。
第三,醫院正常做,定期或不定期翻一翻經營運營賬本,哪里哪里,哎呦,這樣不行的,這樣下去還怎么搞?虧死,或者要賺瘋了。
第四,醫院不正常,就像中美脫鉤脫不成,醫院與藥企脫鉤也是半脫。把那種明里暗里的利益勾連要術野清掃了,同時搭橋新利益。
第五,醫保正常做,就是要快刀斬亂麻。比如支架、球囊的集采,過去一兩年了,誰還倒行逆施誰暴露得清楚,水落石出有人裸泳。
第六,醫保不正常,制度以內的都正常。制度以外的需要坐下來聊。醫保自知知識不夠,來學習。醫療自知時間很忙,來灌輸價值。
感謝臨床DRG平臺對本文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