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08-2009年的國際公布經濟危機,全球CO2排放量自1990年以來首次下降,最新但預計在2010年大幅反彈。放數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的國際公布報告顯示,2009年,最新非第一條款國家的放數CO2排放呈增長態勢,增幅為3.3%;第一條款*國家的國際公布排放呈大幅下滑,下降幅度為6.5%。最新減少的放數原因在于,2008-2009年經濟危機期間,國際公布能源消耗降低。最新
根據2009年的放數統計表明,京都議定書締約國家的國際公布減排幅度不足,僅在1990年的最新水平上減少了15%。IEA2011年11月份將正式公布的放數統計報告。報告的主要數據包括:
1、2009年全球2/3的排放數據來自10個國家,其中中國和美國的排放量遠超過其他所有國家。(中國和美國的排放總和占全球CO2排放的41%)
2、在1999年至2009年期間,煤炭燃燒釋放的CO2量占比由40%上升到43%,天然氣燃燒釋放的CO2量占比由18%上升至20%,而石油的CO2排放量占比從42%下降到37%。
3、電力、供暖和交通行業的CO2排放量占比大幅增長,從1990年的58%上升到2009年的接近2/3。
*第一條款國家: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工作會議(UNFCCC),包括:澳大利亞、奧地利、白俄羅斯、比利時、保加利亞、加拿大、克羅地亞、捷克、丹麥、愛沙尼亞、歐洲經濟體、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意大利、日本、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摩納哥、荷蘭、新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烏克蘭、英國和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