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掃碼溯源北京市通州區市場監管局開發了食用農產品電子憑證管理小助手微信小程序,讓食在通州區12家農貿市場的品安全部畜禽產品銷售商戶推廣運行。消費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全監所購鮮肉的督更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和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的詳細信息便一目了然。(據7月17日《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小小二維碼背后是掃碼溯源食品安全監督方式的創新升級。長期以來,讓食畜禽產品商戶依法履行進貨查驗和索證索票義務時,品安需要收集、全監復印、督更保管大量紙質檢驗檢疫證明、掃碼溯源營業執照等材料,讓食手工填寫進貨記錄,品安制作進貨臺賬,全監這種傳統模式既費時費力又容易造成材料丟失。督更對消費者和監管部門而言,查驗紙質信息同樣效率低下,有時甚至需要在一大摞材料中翻找特定日期的材料。
畜禽產品掃碼溯源機制的推出,能夠有效化解這些食品安全監督的難點。消費者只要輕掃二維碼,就能獲取畜禽肉的完整溯源信息,查驗檢驗檢疫證明,既保證了信息準確性又提升了查驗效率。這種透明化的信息展示讓消費者吃下了定心丸,既打消了消費者的顧慮,又增強消費信心。對商戶而言,電子化索證索票省去了復印、整理、保管紙質材料的復雜過程,既降低了經營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從監管角度看,這一創新實現了多方共贏。市場管理方通過管理端賬號可以實時掌握所有商戶的索證索票情況,建立起更完善的市場自律機制。市場監管部門能通過線上抽查,精準定位問題,減少不必要的現場檢查,既保證了監管力度,又避免了對正常經營的干擾。溯源二維碼營造“無事不擾”的監管效果,體現了監管部門服務意識的增強和管理理念的進步。
當消費者能夠便捷參與監督,當經營者自覺完善溯源體系,當監管部門實現精準高效管理,食品安全防線則能筑得更牢。這種模式不僅能提升監督效率和食品安全水平,也能通過信息透明化增強市場信任度。消費者信心的提升將直接轉化為購買力,進而促進市場交易和繁榮,形成良性循環。從長遠看,這種數字化監管模式為構建更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當然,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不斷完善。當前,掃碼溯源主要應用于畜禽肉等高風險產品,但隨著技術成熟和條件具備,應當考慮向蔬菜水果等其他食品領域拓展。在推廣過程中,需要持續收集商戶和消費者的反饋,優化系統功能,如增加預警提示、科普宣傳等模塊,使其成為多功能信息服務平臺。同時,要注意保護商戶商業秘密和消費者隱私,平衡好信息透明與權益保護的關系。
期待更多食品品類被納入溯源體系,這不僅是監管方式的升級,更是治理理念的進步,最終將惠及每一位消費者。(李英鋒)
責任編輯:呂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