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復旦發布距離復旦建校120周年還有40天。大學復旦大學120種新出版著作推介發布暨贈書儀式在文科圖書館卿云書房舉行。種新著作
活動現場,出版復旦大學向楊浦區“桃李書屋”捐贈120種新著。推介楊浦區委常委、暨贈宣傳部部長施方,書儀式舉復旦大學黨委常委、復旦發布宣傳部部長方明,大學以及部分作者代表、種新著作讀者代表出席。出版在作者對談環節,推介新聞學院教授孟建、暨贈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蔡翠紅、書儀式舉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陸一圍繞各自新書和學科發展開展討論,復旦發布對談由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引馳主持。
去年11月,學校啟動對120種著作的征集,歷時數月,經過多輪征選、評審,從200余部中精選出120種凝聚復旦學者智慧結晶的著作。以“傳承學術根脈、開拓思想疆域”為內核,這些著作全景展現學校文、社、理、工、醫五大學科群的創新活力與人文底蘊。
這120種書是如何選出的?
在各部門、院系的反復推敲下,確定四項標準:一是時間新,120種著作均為近一年來出版的新作;二是學科廣,以人文、社科為主,同時覆蓋理工和醫學等多個學科;三是作者多,入選著作均由復旦人為第一作者或第一編者,且同一作者有多部著作的,最多選一種;四是影響大,著作帶有針對特定領域論題的深度研究特征,學術和社會影響力突出。
在捐贈給楊浦區“桃李書屋”的著作中,不少著作扉頁上已經寫上了作者寄語。
有對學子建立扎實基礎知識的諄諄教誨:
“希望本書成為醫學生探索病原與免疫學基礎的鑰匙。”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袁正宏教授
有對終身學習理念的倡導:
“獻給每一位終生學習者!”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方士心
有對民族未來的期盼:
“發展綠色金融,提升新質生產力,推進綠色金融與中國式現代化。”
——復旦大學綠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陳詩一教授
有鼓勵讀者通過閱讀增長智慧:
“至誠如神。”
——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吳曉明
有對復旦精神代代傳承的期盼:
“百廿光華教育之精神一脈相承。”
——復旦大學六次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小林教授
有對學術探索和教學育人的精益求精:
“譯然后知難,教然后知困。”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翻譯系主任陶友蘭教授
有給復旦后輩的殷殷囑托: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做一名格高志遠的復旦人!”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東研究中心主任孫德剛研究員
有獻給復旦百廿的祝福:
“從落后時代到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今天的中國已成功走在一條通往現代化的全新道路……復旦大學從誕生到建校120周年,正好見證了這一偉大進程。”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周文教授
有對學習個體主動性的激勵:
“我們都是創造者。We are all makers.”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葉超
“桃李書屋”坐落于五角場街道,由復旦大學與楊浦區委宣傳部聯合打造。這批新著將進一步充實書屋的“復旦專架”,讓市民近距離觸摸學術前沿成果,分享迎接復旦建校120周年的喜悅。
入選的120種新書全名單
制圖:賈穎月實習編輯:羅鈺責任編輯:李斯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