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報道稱,京八件春節將至,重現傳統點心——“京味八件”重新回到了北京市場。京城在稻香村北京東直門店里,有感一個大紅色盒身、京八件玫瑰紅薄紙襯墊、重現印滿富貴牡丹的京城長方形點心匣子,在柜臺上十分搶眼,有感不少上了點歲數的京八件人圍在那里駐足觀賞。這款點心的重現名稱叫“京八件”,里面裝有椒鹽餅、京城太師餅、有感白薩其馬、京八件棗花酥和印著“福”、重現“祿”“壽”、京城“喜”的糕點,一盒賣55元。
這“京八件”的糕點,原是清朝皇室在重大典禮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禮品。后來從宮廷傳到民間,被人們視為“佳品”。然而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這“京八件”慢慢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如今又回來了。
“京八件”糕點重現京城市場,受到了人們的歡迎,也引起了人們的思索:“京八件“重現市場,固然值得贊嘆,但在20多年前為什么消失了呢?個中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我們民族傳統的品牌重視不夠、開發不夠,甚至以為是“老古董”跟不上形勢,把它丟棄了。
我們民族有許多傳統的品牌。就糕點而言,歷來有南味、北味之分。這些糕點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而是經過多少年的切磋磨合、不斷改進提高釀成的。在品種及包裝上也各具特色,別有一番韻味。多少年來,人們對其情有獨鐘,無論是串門看朋友,還是說媒攀親戚,都習慣拎著這“點心匣子”前往。可見這傳統糕點在生活中的作用有多大。當然,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一些傳統的東西也要與時俱進。比如時下可樂已替代酸梅湯、過去的北冰洋汽水也讓位于雪碧。但就總體而言,我們民族傳統中的不少好東西,還是應該努力繼承、發揚光大的。在這方面,不僅是糕點,其他的產品也應如此。
要實現這一點,首先要解決認識上的一個問題,即對歷史傳統中的好東西,我們不能采取虛無主義的態度,更不能因進入了新時期就以為是舊東西該拋棄了。今日之現實是過去歷史之延續,傳統中的好東西,往往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它不會因時間久遠就消失,也不會因空間變化而走型。何以如此呢?在于傳統中的好東西、或曰品牌,其本身的特色、質量使然。如“王麻子”的刀剪,用起來就是好使;“餛飩侯”的餛飩,味道就很不一般;“豐澤園”的烤饅頭,嚼起來那叫一個筋道。這些不都是由于有關商家力保特色、注重質量,而得以傳世的嗎!
對于這些傳統中的好東西,我們不能隨意拋棄。拋棄,無異于丟掉特色、毀掉質量。這是無論如何不能做的事情。不妨對有關領域的傳統好東西進行一番梳理,看看有哪些好的東西被忽略了,看看有哪些好東西值得再開掘。近些年來,有些商家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總的來說,尚嫌力度不夠。要看到,真正的傳統品牌沒保住,一些假冒的、以次充好的雜貨就會堂而皇之地走向市場。這也從反面提醒人們,努力恢復傳統中的好東西、開發老品牌迫在眉睫,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包括糕點在內的食品要開發,舉凡人們生活中用得著的產品都值得開發。如果這方面的工作做到位了,那么我們民族的傳統好東西就會在更廣泛的范圍里弘揚光大起來,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愉悅與方便。
來源:人民網-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