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est.health-china.com/c/2021-02-12/
去年春節前,奮斗每人發了兩斤白糖;今年春節前,百年每人發了5斤大米。航新連續兩年,征程河南省獲嘉縣東彰儀村的奮斗新年“紅包”都不大,甚至有些寒酸。百年80歲的航新老支書岳紹文卻贊不絕口,稱白糖“甜”了人心,征程大米“聚”了希望。奮斗
460萬元巨額債務,百年13年村集體零收入,航新幾年前,征程東彰儀村還是奮斗個軟弱渙散村,“越窮越亂,百年越亂越窮”的航新陰霾盤旋在村子上空。
2000年倒閉的村辦榨油廠是東彰儀人心中的“傷疤”。20世紀90年代,因當地盛產棉花,東彰儀村貸款、集資上馬了榨油廠,本想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奔小康,沒想到榨油廠建成沒幾年,獲嘉縣種植結構大調整,失去原料來源的榨油廠無奈倒閉。
倒閉的榨油廠給東彰儀村留下個爛攤子,銀行貸款、村民資金、工人工資構成一筆高達400余萬元的巨額債務。村里幾乎家家戶戶牽涉其中,少的幾百塊錢,多的幾千塊錢。岳紹文的750元村干部補貼,一欠就是20多年,“那時候一年才掙1100塊錢,心里有怨氣,后來村里開會都不愿去。”
“亂、窮就是因為債務問題,債主天天來要賬,我只能躲在房頂上,焦頭爛額,啥事都干不成。”2001年至2003年擔任村支書的宋文之勉強干滿一任,隨即辭職,“帶不動,只能撂挑子。”
“半癱瘓”的東彰儀村亂象叢生,亂占宅基地、搶占集體土地時有發生。“大家一窩蜂,你占我也占。”岳紹文說,就連他自己也占了村里兩畝集體耕地,一占就是十多年。
“歷史遺留問題不解決,村里就是一盤散沙。”退伍老兵王光新擔任村支書后,抓住獲嘉縣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的機遇,在村里清產核資,理清舊債,摸清家底。同時,乘著改革的東風,把村里220畝集體土地重新流轉出租,引進農業企業種植大棚蔬菜,和科研院所合作發展辣椒制種。
2017年,一筆筆村民欠賬被清算抵銷,扣去各種雜項,還清緊急欠款,沒想到村集體賬戶上還有6.5萬元盈余。此后3年,16萬元、20萬元、30萬元,東彰儀村的集體收入節節攀升。
“東彰儀村集體經濟零收入的歷史得以改寫,2020年春節前給村民發放兩斤白糖。”王光新說,今年每人發放5斤大米,“紅包”不大,但意義非凡,讓村民嘗到改革的甜頭,看到發展的奔頭。
岳紹文老人被拖欠20余年的補貼早已還清,身體健朗的老人在村里當起了衛生協管員,看著村里新建的游園廣場、污水管網、垃圾分類設施,老人的心情愈發舒暢。
連續兩年,家里6口人的岳紹文領了12斤白糖和30斤大米,安享晚年的老人早已不缺這點白糖、大米,但村里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讓老人看到了這個村子未來振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