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支醫篇
“三任院長帶領醫院上了三個臺階”
“如果溫端改院長使一所瀕臨倒閉的新華拉薩市人民醫院變成二級甲等醫院,那么俞善浚院長徹底改變了醫院職工生產生活條件,日報而陳衛昌院長則成功創建了三級乙等醫院,蘇大市人使醫院醫療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援助院贏”拉薩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劉文清在說起蘇大附屬醫院三位院領導的拉薩工作業績時,贊許有加。民醫
拉薩市人民醫院是口碑江蘇省二十年來衛生援藏的重點對口單位,省衛生廳已先后派出了7位正處職干部擔任院長書記職務,新華來自蘇州大學的日報就有三位。
“溫院長救活了市醫院”,蘇大市人這是援助院贏拉薩市人民醫院醫生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話。1997年到2000年間,拉薩始建于60年代的民醫設施陳舊的住院部、急診科不見了,口碑全新的新華住院部大樓拔地而起;管理混亂、人心渙散、業務萎縮的老醫院不見了,人心向上、形象改善、職工滿意的二甲醫院掛牌了。13年過去了,拉薩人依舊惦念著這位蘇州的老院長“溫爸爸”。
經歷了前三任院長的辛勤耕耘,到21世紀,拉薩市人民醫院的正規化醫療服務已初具規模,而醫生的理論與技術卻成了發展瓶頸。俞善浚發現,必須建立一支“不走的援藏專家隊伍”,變“輸血”為“造血”。于是,兩地專家相互切磋的橋梁架起來了,蘇大附屬醫院的專家隊前往拉薩帶教,手把手與藏族同行相互切磋。而拉薩的醫生也很珍惜到蘇州學習的機會。
2012年,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陳衛昌進藏任職。3年來,他每天靠吸氧半小時維持一天繁忙工作需要的體能。通過他和全院職工的共同努力,拉薩市人民醫院成功晉升為三級醫院,比原來的規劃提前了8年。心臟永久起搏、異體肝移植、角膜移植等各項新技術等新項目逐步啟動,1000余萬元全新的醫療儀器搬進科室,更好地擔負起了7縣一區68萬各族群眾的醫療保健服務工作。
“潔白的哈達表達我們的敬意”
“哈達是我們的一點心意,太感謝你們了!”拉薩市人民醫院住院部的病患病愈出院時都會為他戴上潔白的哈達。
王毅,拉薩市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第八批江蘇醫療援藏隊隊員,蘇大附一院普外科主任醫師。2014年3月來到高原。每月幾十臺手術,缺氧的環境,時刻考驗著這位年近50的臨床一線工作者。
在一次給一位70多歲的胃癌病人做切胃手術后,他落淚了。病患年老體弱,手術風險較大,從開刀到樣本提取,整整三個小時,直到最后一刻他緊繃的神經稍微放松了些,淚珠不自覺地流了下來。這不僅是對他體力的考驗,也是對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驗。“這是我二十多年臨床生涯中的第一次流淚,也是唯一一次。”王毅主任回憶說。
從1997年至今,蘇大附屬醫院派出近30多位為期半年的援藏醫生。援藏醫療隊員還常常深入拉薩各區縣,進行巡回義診、健康教育等活動。僅2013年一年,就有近500余名農牧區病患接受義診,獲得免費藥品1萬余元。
《新華日報》2014-10-15